沒事,我都已經收拾乾淨了。”
“知道了。”李紅玉沒有接鑿子。
因為在她看來,真的等到了動手的時候。
這鑿子根本就沒用的。
但姜秀蘭跟小紅薯卻是沒有這樣想。
接過鑿子就用破布包好藏在了身上。
姜初陽看著笑了笑,挑起籮筐就走出了堂屋。
“四哥,路上小心。”小紅薯站在大門口揮了揮小手。
“知道了。”姜初陽踩著積雪,嘎吱嘎吱頭也不回的朝鯉魚村的方向走去。
姜秀蘭跟李紅玉在目送姜初陽的身影消失後,連忙關上了大門,並且第一時間上了栓。
……
鯉魚村。
坐落在樟木鄉的北面。
它東臨湘河,往南走兩公里是熱鬧的集市。
供銷社自然也在集市中。
而劉鐵錘就是地地道道的鯉魚村人。
按道理姜冬菊嫁過去,那日子不管怎麼過。
都比在姜家村要好的多。
因為離集市近。
那頭腦聰明的人往往賺錢很容易。
但劉鐵錘卻是一根筋。
不懂得做生意。
只會打鐵種田。
這也就導致了分家後。
這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
但今天一大早他們夫妻起來。
卻是有說有笑開心的很。
至於原因,那是因為這個月再也不用天天吃紅薯了。
終於可以吃上大米飯,麵粉做的美食了。
還有昨晚用鹽醃製的河鰱肉,以及姜初陽送給小飯糰的一大塊臘肉。
眼見小傢伙還賴在床上沒有起來,姜冬菊連喊了一聲:“小飯糰,你昨晚不是說早上要吃麵粉坨坨嗎?再不起來我可就不給你做了。”
“起來噠,馬上就起來!可是……可是窩穿不了棉襖啊!”裡屋裡面,傳來了小飯糰著急的聲音。
“哈哈……這丫頭。”劉鐵錘憨笑了一聲,走進裡屋去幫忙了。
姜冬菊的臉上也有著笑意。
正要洗鍋做麵粉坨坨。
下一秒卻是呆住了。
只見住在對面一百多米開外的婆婆家。
此時大門口聚集了好多人。
仔細一看,全都是丈夫劉鐵錘的兄弟姐妹還有家人。
其中那個馬上要過四十歲生日的大姐就在裡面,還將家裡面的三個兒子都帶來了。
其他四個兄弟姐妹,也都將家裡面的孩子給帶來了,男女也有。
這本來無可厚非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多好。
但問題是,她這個婆婆此時正在給孫子、孫女發放在裁縫那裡定做的新棉襖。
但唯獨就沒有她家小飯糰的。
這說明什麼。
說明婆婆根本就沒有將小飯糰當孫女。
更加沒有拿她當兒媳婦。
甚至都沒有將劉鐵錘這兒子放在眼裡。
要不然的話,只怕根本就不會做出這樣讓人心寒的事情來。
一想到這,姜冬菊的心情頓時就不好了。
甚至有些想哭,有些替小飯糰不值。
白喊了一年多的奶奶。
就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小飯糰咬著食指出現在廚房門口:“麻麻,麵粉坨坨呢?好了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