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堆閃著幽光的餘燼。休寧去洞外撒一泡尿,捧起一捧雪搓淨了手,回來在佛像前點上一支香,而後指著草鋪對慧昱說:“你困了就睡。”
慧昱也去洞外方便。外面風停了,雪還沒停。因為漆黑一片,慧昱看不清那雪花,但能覺得有許多涼涼的小東西向他頭上臉上撞來。
回到洞裡,他見師父已經在佛像前的蒲團上端然趺坐,閉上了眼睛。慧昱想,師父現在坐禪,肯定還是不倒單。
通宵打坐,肋不至席,這是古時禪師常用的修行方式,稱之為“不倒單”。休寧師父從1979年再次出家至今,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師父說,“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還俗回家,罪業深重,他要用這個辦法消業。再說,參話頭修禪,要想開悟,也非下苦功不可。慧昱出家後也曾向師父學習,多次這樣練過,可是哪一回也沒能坐到天亮,都是夜深時以昏睡倒地而告終。那時師父也沒強求他,只讓他晚上隨大眾坐完香即睡。慧昱想,現在我來到這裡,一定要陪著師父坐上幾夜,以磨礪自己的道心,也讓自己的禪定功夫加深一點。
他在草鋪上將兩條腿盤起,兩手在小腹上結三昧印,微閉雙目,唸了幾聲佛號,然後參起了話頭:
唸佛是誰?
唸佛是誰?
唸佛是誰唸佛是誰唸佛是誰唸佛是誰……
照顧著這句話頭,把萬念放下,慧昱的心漸漸變得平靜與安詳。此時洞外的風已經停歇,萬籟俱寂。但在那靜寂之中,有一種聲音越來越顯清晰。那是雪花飄落的聲音。瑟瑟,瑟瑟,瑟瑟瑟瑟。慧昱的心越靜,這聲音便越響。後來,它竟然像經聲,像梵唱,灌滿了整個山洞。慧昱這時想起一個佛門故事:明代有位侍郎向蓮池大師道:“夜來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蓮池大師問他:“貓兒突出時如何?”侍郎答不上來,蓮池大師就代他答道:“走卻法師,留下講案。”那麼,今天夜間這漫天飛舞普被大地的雪花也是在講經,這麼講上一夜,怕是把三藏十二部真經都講遍了。
唸佛是誰唸佛是誰唸佛是誰唸佛是誰……
他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直坐著。對那句話頭的參究,也一直沒有停下。
坐到後來,旁邊有了一些動靜。睜眼看看,原來洞口已經濛濛發亮,師父正在蒲團上向佛禮拜,看樣子是在做早課。他急忙放腿起身,隨在了師父後面。他一邊叩頭一邊想,整整坐上一夜,到天亮也沒倒單,這在我還是平生第一次呢。一絲法喜,悄然掛在了他的臉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雙手合十 第一章(6)
早課結束,一縷陽光從洞口射進來,打在西面的洞壁上像一塊金箔。從那金箔的成色看來,外面的天已經晴透。慧昱走到門口看看,天空果然是瓦藍,湛然,不見一絲雲彩。一輪太陽就蹲在東面的峰頂,身下也鋪了一大塊閃亮的金箔——那是反射了日光的積雪。再看別處,除了裸岩和樹木,便全是白白的了。“走卻法師,留下法案”。這雪,就是鋪展於天地之間的法案。這種潔淨,這種清寂,這種抹平了萬物之尖銳使其至柔至軟的傑作,不是展示佛法又是在做什麼!何為佛法大意?自古以來有無數種回答。有一位大德說是“春來草自青”。那麼,我現在也可這樣回答:“雪落山輒白”。
春來草自青,雪落山輒白。
慧昱望著這滿山的雪,一陣禪悅,充滿了他的整個身心。
他回頭向洞裡說:“師父,我想到山上走走。”師父說:“好,我陪你去。”說罷便走了出來。師徒二人邁動兩腳,踏進了洞前的雪中。雪有半尺之厚,足以埋沒他們的僧鞋。一步一步,二人邁下斜坡,跨過山溪,走過了“羅漢榻”。
慧昱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原來,他昨天走過的山谷到這兒突然收緊,幾乎讓“羅漢榻”鎖住,而一過這裡,地勢陡然展開,像巨大的簸箕一樣由北向南斜躺在一圈山峰之間。在簸箕的中間,則有一些斷壁殘垣。師父停住腳向他介紹,正北那個狀如覆鐘的山峰叫大悲頂,東邊如一頭臥象的是吐日峰,西邊座落在獅子洞之上的則是天竺峰。慧昱抬頭看看,這天竺峰最高最峭,崢嶸萬分。尤其是向東一面,竟然像刀削一般,連一點點雪都沒掛住,祼巖黑皴,讓人望而生畏。向南的一面,半腰裡卻突出一棵樹來,頂著一個厚厚的雪帽,在藍天的襯托下煞是好看。慧昱問:“那是什麼樹?”師父說:“茶樹。當地人叫它神茶。昨天晚上我還用它的葉子給你泡茶來。”慧昱驚訝地問:“那麼高,能上去採嗎?”師父說:“在獅子洞西邊可以上,但要十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