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四章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載人航天工程,共涉及到八大系統,分別是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訊系統、著陸場系統、空間實驗室。

航天員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選拔航天員,對航天員進行基礎理論學習、體質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等9大類百餘項的科目訓練,並在訓練和載人飛行任務實施過程中,對航天員實施醫學監督和醫學保障,以維護航天員身心健康。

這其中有兩個核心,一個是位於京城航天城內的華夏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個就是剛建成沒多久的九龍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這兩座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從事載人航天領域中有有關航天醫學、航天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研究以及相關船載產品研製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空間應用系統主要包括空間對地觀測和空間科研研究兩個方面,主要任務是利用載人飛船的空間實驗支援能力開展各項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空間應用系統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它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對地觀測、地球環境監測、空間天文、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等多個領域開展實驗和研究工作。

載人飛船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研製載人飛船、太空梭。載人飛船、太空梭由結構與機構、制導導航與控制、熱控、電源、測控與通訊、資料管理、著陸回收、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推進、儀表照明、應急救生、航天員、有效載荷共13個分系統組成。

運載火箭系統,顧名思義是用來發射載人飛船或者太空梭的運載火箭,由箭體結構、動力裝置、控制、推進劑利用、故障檢測處理、逃逸救生、遙測、外測安全、地面裝置和附加系統共10個分系統組成。

發射場,也就是載人航天發射場,其主要任務是運載火箭和飛船的測試發射,為有效載荷提供測試發射條件,為航天員提供發射前生活、醫監醫保和鍛鍊設施,具有待發段緊急撤離和零高度逃逸救生的判斷、控制和指揮能力,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和各種後勤保障。

測控通訊系統則是對飛船和其他航天器飛行狀態進行跟蹤測量、控制其運動和工作狀態以及實現天地通訊的專用系統。這一系統能及時瞭解飛船、航天器和運載火箭的空間位置、姿態狀況、各分系統工作的基本狀態以及航天員的情況,根據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及時作出分析判斷和決策,保證飛船及航天器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預定目標的順利實現。

著陸場系統是飛船飛行的終點和航天員成功返回的,承擔著航天器回收和航天員救援的重任,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具有決定成敗的重要地位。著陸場系統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對飛船再入的捕獲、跟蹤和測量,搜尋回收返回艙,並對航天員返回後進行醫監醫保、醫療救護。

空間實驗室是設立在太空的用於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的實驗室。空間實驗室的建設過程是先發射無人空間實驗室,而後再用運載火箭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與停留在軌道上的實驗室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的附加段進入空間實驗室,開展工作。航天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裝置均由飛船運送,載人飛船停靠在實驗室外邊,作為應急救生飛船,可隨時載航天員返回地面。

載人航天生命系統,又叫作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是維持載人航天器密閉艙內大氣環境,保障航天員安全、生活和工作的綜合裝置。它除包括壓力、溫度、溼度、供氣和空氣分配等環境控制系統外,還設有航天員系統,即航天員的飲食、休息、睡眠、排洩等日常生活保障系統。

自從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宇宙空間,航天任務的內容不斷擴充套件,續航時間增長,航天員不僅要長時間在艙內工作,而且還要出艙活動,在空間行走,直至登月探索。

而到了目前為止,不管是明年要退役的國際空間站,還是華夏的‘天宮’空間站,都能滿足多名航天員長時間在空間站生活、工作。

但是生命系統依舊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比如想要讓更多的航天員在空間站或者在月球生活、工作,那麼依靠著現有的生命系統絕對是不夠的。

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則是成了目前人類實現中、長期載人飛行最核心的關鍵技術。它可以實現氧氣、水和食物的部分或全部迴圈再生。

而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又分為物理化學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

而劉一辰選擇攻略的,則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