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五章冰雹猜想被證明?

國外的學術會議,和國內的學術會議區別很大,尤其是在海報交流環節。這裡沒有什麼特定的條條框框,三個木板拼出的隔間加一張海報,便算是一個小型的舞臺。

就像是擺攤,只不過這裡交易的不是貨物,而是知識。

在這裡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力, 而不用顧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學術的靈魂也正是在這種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昇華,在大廳裡擺攤的可能是某個德高望重的教授,也可能是隔壁某個成人大學的夜校生。

當然了,能申請到攤位張貼自己的學術海報,最基本的實力是肯定有的。你的觀點不一定絕對正確,但至少得有值得討論的價值,否則來了這裡也是自討沒趣。

除了和攤主們交流學術問題之外,不同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有不同的玩法, 大牛,奔著去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小學渣們也可以抱著學習的目的,在這裡尋找機會。能帶著好的成果去交流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但沒有很耀眼的成果,一樣可以大膽的參與其中。

劉一辰站在人群的邊緣,他知道這些看似穿著簡單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也許是某個名校的學霸,也許是某個名校的數學講師、副教授、教授!

這個時候,自然不少成團在一塊的時候,大家各自玩各自的,劉一辰有邀請函更是可以自由活動。

進入會場的第一件事,他便是將門口那些派發小禮品的攤位掃蕩了一圈。

鋼筆、記事簿、甚至是西裝用的領導,將紙袋裝得滿滿的。出手闊綽的派克公司,甚至專門為這次學術會議製作了一套紀念款的鋼筆,這麼一支鋼筆,隨便可以賣上千元。

可惜的是,一人只能領取一支鋼筆, 再多就不行了,不然的話他還想搞個一百八十支的,日後作為送給他人的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看著手中的清單,上面記錄著每一場報告會的主題、位置、時間,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劉一辰就在這裡逛了起來。

忽然,劉一辰被一個攤位給吸引了,這個攤位就一個人在,海報上顯示著此次是關於‘冰雹猜想’的。

冰雹猜想!?

這可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猜想,之所以叫作冰雹猜想,就是它提出,如果從2n出發,不論n如何龐大,就像瀑布一樣迅速墜落。而其他的數字即使不是如此,在經過若干次的變換之後也必然會到純偶數4n:16-8-4-2-1的迴圈。

而冰雹猜想的來歷也很有意思,1976年的一天,《華盛頓郵報》於頭版頭條報道了一條數學新聞,文中記敘了這樣一個故事:

70年代中期, 美利堅各所名牌大學校園內, 人們都像發瘋一般,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玩弄一種數學遊戲。這個遊戲十分簡單:任意寫出一個自然數n,並且按照以下的規律進行變換:

如果是個奇數,則下一步變成3n 1。

如果是個偶數,則下一步變成n/2。

不單單是學生,甚至連教師、研究員、教授與學究都紛紛加入。為什麼這種遊戲的魅力經久不衰?因為人們發現,無論n是怎樣一個數字,最終都無法逃脫回到谷底1。準確地說,是無法逃出落入底部的4-2-1迴圈,永遠也逃不出這樣的宿命。

哪怕是如今計算機的運力已經是非常快了,超級計算機的恐怖運算能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但是卻始終無法真的算盡。

數學和物理或者計算機相關學科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物理等學科只要發現一個規律就可以進行歸納總結出一個差不多滿足的公式,日後的大資料也差不多是同樣的道理。而數學的公式,則是要進行嚴謹論證,追求的是完美,是要所有的日後出現的數字都能滿足。

也因此,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公式可能是錯的,日後可能出現新的資料打破它。但是數學的公式卻幾乎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也因此數學也被稱為‘上帝的語言’、‘宇宙通用語’!

從‘冰雹猜想’誕生至今,研究它的學者不知凡幾,但是從未有人能夠去證明它。

當然,‘冰雹猜想’又稱為‘角谷猜想’,因為是一個名叫角谷的東瀛人把它傳到華夏的。

有數學表達,此猜想為:對於每一個正整數,如果它是奇數,則對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數,則對它除以2,如此迴圈,最終都能夠得到1。

也因此,它又被稱為3n 1猜想!

劉一辰忍不住向著那裡走去,他沒有想到,這大名鼎鼎的數學猜想,竟然被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