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九章學術報告會

冰雹猜想’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劉一辰話一出,頓時臺下不少人都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知道劉一辰準備幹什麼!

能來參加這場學術報告會,自然而然在數論上都是多多少少有研究的,哪怕他們主要研究方向不一定是數論方面,但是在數論方面的造詣絕對不低。

會議會務組的工作人員同樣在好奇著,不過很顯然他們碰到‘天才們’更奇怪的要求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很快便照辦了,從隔壁搬來了四塊黑板。

“混賬東西,他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這裡是什麼地方,他以為是在燕園麼,回去後一定要好好批評教育他!”臺下,田鋼教授臉上變得很不好看。

冰雹猜想,他也是知道的,當初到美利堅留學的時候,他也曾經想過解開證明冰雹猜想,可惜對於這種很有意思的數學現象,他最終未能作出他的證明來。

也正是如此,他很瞭解想要證明冰雹猜想,並不容易,而劉一辰還只是大一學生,數論都還未學透的菜鳥,想要證明冰雹猜想,簡直就是不自量力。

開什麼玩笑,若是冰雹猜想這麼容易解決,其他學者早已解決了,畢竟解決冰雹猜想,代表著起碼在國際上能夠獲得一有分量的數學獎項。

“謝謝!”對會務組工作人員說聲謝謝,劉一辰手中握著粉筆,深深吸了口氣。

隨後,劉一辰在黑板上寫下了第一行算式,他則是進行了解釋。

而就在他一絲不苟地書寫著‘冰雹猜想’證明過程的時候,會場內的氛圍有些躁動。

他們都沒有想到,劉一辰說的並非是開玩笑,好像是真的。

要知道,數學發展到現在,已經變得非常複雜了,每一個領域都非常的高深,和一百年前、二百年前的數學是兩碼事,也正是如此,現在大家稱數學為現代數學。

每一場學術報告會,大家都是提前列印了論文,看了好幾遍好好研究一番,聽學術報告會更多的是聽那些自己沒搞明白的論文地方,而不是一整篇論文。

現在倒好,劉一辰要用25分鐘作‘冰雹猜想’證明,結果他們都沒有論文可看,沒有論文看這單單看那些寫在黑板上的算式以及劉一辰的講解,誰聽得懂呢?

別說是參加此次學術報告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就是那些知名的教授,除非是研究過‘冰雹猜想’,在這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不然的話誰都聽不懂。

這就是現在數學,同樣都是學數學的,結果只是講的話,很多人是聽不懂的。

所以也是正是如此,數學家在一個數學領域造詣達到一定高的程度,幾乎就代表著權威,代表著學術地位。

不過幾分鐘,坐在最後兩排的學生模樣的人,已經是收拾了東西悄悄退場了,沒辦法,實在是聽不懂。

既然聽不懂,他們更願意到其他會場旁聽或者與外面攤位的學者進行交流,這樣才不浪費時間。

至於那些坐在前面的數學大牛們,倒是沒有人起身,臉上也沒有任何變化,他們參加的學術會議不是一次兩次,各種情況都會遇到過,而且他們其實不是關注報告者本身,而是關注的是報告者拿出來的成果。

只是劉一辰前面所寫的,他們都曾經試過,心中有數,所以並沒有人有其他表情。

可是當劉一辰寫到第三塊黑板的時候,隨著一行算式寫出來的時候,許多人紛紛坐直了身體,露出了感興趣之色,很顯然以前他們有研究‘冰雹猜想’的,都是被困在這裡。

證明數學猜想,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山峰關卡擋住研究者,而只要沒有攻佔山峰、關卡,是到不了下一步的。而只要沒能完全證明一個數學猜想,那麼就是沒能給這個數學猜想大樓封頂。

這也是為什麼,哥德巴赫猜想從1742年提出之後,至今兩個半世紀,這麼長時間裡,也有人作出不錯的成果,比如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9’,1924年德意志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7’,1932年不列顛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6’,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4’,1956年華夏的王元證明了‘3 4’、‘3 3’、‘2 3’,以及1966年陳景閏證明了‘1 2’,哪怕陳景閏證明了‘1 2’距離完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一步之遙代表著卻是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陳景閏用了30年時間也未能完成這一偉業。而世界數學界用了40年依舊也沒能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作出超越陳景閏‘1 2’的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