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章各方關注

的人則是似懂非懂,還在看第一塊黑板、第二塊黑板上的算式,根本就跟不上劉一辰的思維。

當然,劉一辰也沒有多解釋,畢竟你沒辦法讓每個人都聽得懂。

數學就是這樣,理論數學家的地位是最高的,而大佬更是站在學術的頂端,俯視著眾生。

看看佩雷爾曼,證明了《龐加萊猜想》,論文預印本就這麼高掛著,也不去投稿專業期刊,面對質疑也懶得去解釋,而數學界為了搞清楚他的論文,花費了數年時間才達成統一的意見。

當然這和佩雷爾曼的特立獨行有關係。

劉一辰沒有去可以關注會場內的動靜,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黑板上,手中一筆一畫的速度不快,但卻格外的慎重,格外的用力。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站在一旁的會務組工作人員,不斷看著手錶,看到時間快到了,便咳嗽了聲,例行公事提醒道:“時間即將到了,請報告人控制時間。”

劉一辰不為所動地站在黑板前,用手中的粉筆書寫著,就彷彿沒有聽見一樣。

而隨著時間正式到了時候,兩名會務組工作人員交換了下眼神,準備上臺去提醒這位忘記時間和場合的發言人,畢竟這種層次的學術會議,時間和流程都是早已定好的,容不得半點差錯。

然而就在其中一個工作人員剛剛上臺的一瞬間,一道並不洪亮卻清晰的聲音,從會場的第一排傳來:“讓他繼續!”

說話的人,正是德利涅教授!

看到這位數學大佬,在整個普林斯頓,不管是誰就沒有不認識這位老頭子,頓時那位工作人員很聰明地認慫了了。

沒辦法,名滿世界的德利涅教授,雖然65歲了,但是他的話沒有人敢不聽。

畢竟全世界能夠同時獲得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數學家,截止到目前,全球也就十位左右,每一位都是數學巨擘,屬於那種跺跺腳數學界都得震上一震的存在。

此時劉一辰已經在寫第四塊黑板了,此時他所處的狀態非常的神奇,他寫著寫著忽然停住了筆。

德利涅教授此時向著旁邊的一位老者問道:“費夫曼,你覺得他能成功嗎?”

一直看著黑板上的算式的費夫曼笑了笑說道:“不好說,不過我覺得,我們大可以期待,他現在已經完成了95了,難以想象他才19歲,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這樣的年輕人誰也不好說,不過就算他止步於此,也絕對是此次學術會議最大的驚喜。”

費夫曼,是名滿世界的神童,他在15歲的時候就以德文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17歲從馬里蘭大學以物理和數學學士畢業。師從埃利亞斯·施泰因,年僅20歲就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22歲的時候獲得芝加哥大學聘為教授,是在美利堅大學中獲任為教授最年輕的人,24歲轉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

費夫曼的研究領域非常的廣,涉及到偏微分方程、傅立葉分析、數學物理、流體動力學、類神經網路、數學金融學、譜分析等,他的著名成功有,將多復變分析在低維的結果推廣到一般維數,而他在數學分析的工作,也讓他在1976年獲得艾倫沃特曼獎、1978年獲得菲爾茲獎,並於1979年年僅30歲獲選為美利堅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是的,數論領域,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了,真是一個很大的驚喜!”德利涅教授點點頭說道。

而另一邊,丘成桐、陶喆軒兩個華人數學家的領軍人物此時也正在低頭交流著,陶喆軒涉及著數學多個領域,丘成桐工作領域主要是在幾何分析、微分幾何領域,但是他們今天都來了,因為他們是同一個群體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

數學界也同樣如此,大的方向來說劃分為各個大洲,再詳細一下就是以國家為劃分的數學群體,或者也有按照膚色來劃分的。當然也有以數學不同領域為劃分的。

華人數學界,同樣也是世界數學界的一股力量,只是相比其他股力量,顯得比較弱小。

如何壯大華人數學界的力量,是兩個領軍人物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二人同樣也是新舊領軍人物。

而毫無疑問,已經作出了初步成績的劉一辰,進入了他們的視野,早在陶喆軒作為周氏猜想證明論文的審稿人,他就與丘成桐進行了交流,二人對於劉一辰都並不陌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