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二十章克雷研究獎(求訂閱)

緯簇的分類和結構一直讓人覺得難以描述,其原因在於各種奇點問題,直到森重文在80年代利用ore的概念給出了3維簇的分類。

目前,高維復代數簇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瞭解複流形的拓撲結構及基本群,某些特殊的奇點的型別等等,所以說,高維代數簇的分類和結構理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

對高維代數簇作出雙有理等價下的分類,它的基本思路是給定一個簇,數學家們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幾何手術得到一個等價類中的代表元,稱為極小模型。

對一個給定的代數簇,我們必能對其進行推廣的blowdown操作或flip操作,在有限次操作後,我們能得到一個幾何上的極小模型,這就是極小模型綱領。

“我這次手氣是爆棚啊”劉一辰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雙手,雖然他擅長的領域是數論,但是不代表他對於代數幾何就沒有涉獵,相反代數幾何作為現在數學的一大主流、熱門研究陣地,劉一辰在這上面的造詣並不低。

雖然極小模型綱領很冷門,但並不意味著他的學術價值不高。

相反,極小模型綱領這個概念,對於高維代數簇的分類和結構的研究有著極大的幫助。

但數學家們目前,並無法直接將極小模型綱領應用到代數簇的研究中,因為目前來說極小綱領模型中存在著兩大問題。

即分別為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和極小模型綱領第二問題。

這是橫亙在所有研究極小模型綱領數學家們面前的兩座大山,枷鎖一般的將極小模型綱領給禁錮住,然後將其束之高閣。

簡單來理解的話,就是如果想要將極小模型綱領應用到高維代數簇的研究中,必須要解決極小模型綱領兩大難題。

而現在,系統獎勵的論文,正是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極小模型綱領第二問題的論文。

如果說,什麼都沒有,去研究極小模型綱領問題,劉一辰絕對是一個頭兩個大,可是論文擺在面前,再去研究,那就簡單多了。

數學就是這樣,沒有掀開面紗之前,它是如此的神秘莫測,許多數學家絞盡腦汁也猜不到它的真面目。可是一旦掀開面紗看到真面貌,它就沒有那麼神秘,描述起來就容易了。

結果就是,在學術會議上,除了自己那場學術報告之外,劉一辰反而是在研究極小模型綱領。

只有將問題研究透了,再發表論文,那麼才是真正無懈可擊的,不然的話學術積累不夠,發了論文,後面學術報告面對他人提出的疑問,你就無法解答,那可就尷尬了。

畢竟現在,劉一辰可不是以前在數學毫無根基的人,他現在可是數學界有名有姓的一號人物,拿出的論文就得站得住腳,面對他人提出的問題得能去解答。

相比起他獲得拉馬努金獎、陳省身數學獎,可能是克雷研究獎的知名度不高、含金量一般,國內新聞媒體也就寥寥幾條新聞報道,除了少數人知道劉一辰又獲得一個數學獎,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關注到這條新聞。

而劉一辰也很低調地回到燕大,在燕大圖書館,他都是看著代數幾何方面的書籍,研究著代數簇,對於先前他人在極小模型綱領上作出的成果進行研究。

雖然到了現在,數學界也沒有解決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和第二問題,但是不代表在極小模型綱領上沒有研究成果,恰恰相反在極小模型綱領上的研究成果還是不少的,只是一流的成果寥寥屈指可數。

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卻是可以加快他在極小模型綱領上的造詣,提高他在代數幾何上水平。

現代數學發展到現在,分出各個分支,分支又有各自的細分領域,這就導致了,哪怕是世界一流數學家,他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造詣很高,對於同一個分支也有所研究,但是到了另外一個分支,那麼可能就別人在說他卻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而因為一個細分領域,想要做到高水準已經不容易了,想要在一個分支達到高水平已經極難極難,想要精通多個分支領域,那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精通多個領域的陶喆軒,2006年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當選菲爾茲獎得主,便是因為在現代數學中,像他這樣精通多個數學領域的數學家,已經非常稀少了,一隻手都數的過來,而能夠在多個數學領域都作出傑出的成果,目前全世界就陶喆軒這麼一個。

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