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芑帷薄���H菽�200人的報告廳經常擁塞不堪,最高峰時竟然擠進了700多人,講臺下無立錐之地,聽眾就在主持人和演講嘉賓的講臺上席地而坐。很多市民朋友把公眾論壇作為週末聚會的一個專案,上午一起聽講,中午再吃飯討論,交流思想。

公眾論壇的設想始於2005年,當時的廣東省委宣傳部希望創辦一個有影響的講壇,成為建設文化大省的品牌工程,這項任務交給了廣東省社科聯。2005年12月,“嶺南大講壇”啟動。2006年2月,針對廣州普通市民的“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正式啟動。2007年6月,南方都市報開始承辦公眾論壇。

南方都市報承辦這個論壇,實則是其成長的一個必然產物。經過十年的發展,南方都市報已經成長為一個主流大報:自2003年的“孫志剛報道”後,南方都市報迅速成長為一份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報紙;自2003年首家開闢都市類報紙時評版以來,南都時評已經成為影響中國輿論的一個重要陣地。在當下的轉型中國,一個負責任的主流大報,其當仁不讓的社會責任就是啟迪民智、監督政府,而這不僅表現每天的新聞報道和評論方面,也體現在自己實際的公民行動中,作為南方都市報,舉辦這樣一個公民講壇就是最好的公民行動之一。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是一個面向全體市民的開放式公益論壇,目的在於培養城市公民、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而所謂現代公民,就是懂得常識,並能用常識去思考的人。

在南都承辦之後,公眾論壇很快就火爆起來,成為市民和網民追捧的週末思想盛宴,也成為廣州的一個文化名片,很多外省市的宣傳部門和媒體紛紛前來廣州“取經”。我們總結,公眾論壇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為我們以南都時評為依託,緊扣當下的重大熱點話題,形成一個現場講壇、報紙刊載及網路直播的全方面聯動。舉一個例子。2008年4月12日,著名學者秦暉來公眾論壇開講《城市化與貧民權利》。這個題目秦暉教授此前已經在其他地方做過數次演講,但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而在公眾論壇演講後,不僅引發媒體、網民對貧民區問題的長期討論(以“城市化與貧民權利”為關鍵詞檢索,百度相關網頁約78000篇,Google符合條件查詢結果1570000項),而且北京學者還專門為此召開會議研討此話題,最後還驚動建設部出來回應。演講文章在4月13日南方都市報評論週刊見報後,秦暉與陶短房又就這個問題在南都時評版上幾次論戰。其他的各場演講,比如2007年12月5日朱學勤開講《激盪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2008年3月22日梁文道開講《從“*門”看公眾人物的定義與責任》、2008年5月10日徐友漁開講《家樂福事件與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等等,也都曾在公共輿論中製造出大大小小的熱點話題。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有參與論壇的那些普通市民。

由於是開放式論壇,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所以論壇的參與者遍佈社會各個階層。一位增城的打工仔,曾騎兩個小時的腳踏車來廣州聽講;為了聽講座,一位東莞的計程車司機寧肯放棄半天的收入;也有政府官員,以及成功的企業家——2008年1月5日茅於軾來論壇開講,結束後返回的路上收到一位現場聽眾發來的簡訊,大意是:“我是某公司董事長,得知茅老師的富平保姆學校出了事,願意捐款一萬,以示支援!”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又收到他的簡訊,“已讓秘書把錢匯到茅老學校的賬號上,請查收!”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公眾論壇:公民的“思想週會”(跋)(2)

現代社會需要一個社會各階層平等交流的公共空間,而當下中國恰恰缺少一個公共表達、公共交流的公共空間,公眾論壇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公共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社會各階層濟濟一堂,沒有窮人、富人之分,也沒有官員、平民之分,他們都是平等的講壇聽眾,連座位都是“先到先得”。如果問中國的公民社會在哪裡,這就是公民社會的一部分吧!

在這個講壇裡,還能切身感受到現代公民的理性。茅於軾老師因為他那篇堅持經濟學常識的《替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在網路上飽受憤青們攻擊,所以,茅老來公眾論壇開講《制度與中國的經濟改革》時,我非常擔心現場會有憤青來鬧事,結果大大出乎意料:茅老剛進科技館報告廳,早就人滿為患的論壇現場聽眾們突然集體鼓掌,向茅老致敬;在茅老演講的過程中,聽眾先後鼓掌幾十次;隨後的提問環節,提問者與茅老之間也完全是有理有據的分析與辯論。網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