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一個“中藥國際夢”。
與上海市藥材公司的合作,是李氏佈局內地中藥業的另一不凡手筆。2001年8月,和黃出資50%與上海市藥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藥一廠合資成立上海和黃藥業。據瞭解,上海和黃的總投資意向為2。2億元人民幣。像同仁堂一樣,上海中藥一廠同樣大有來頭。其所轄“上藥”牌不僅擁有麝香保新丸、膽寧片、生脈注射液等一批老牌中藥產品,還歸屬於國內最大醫藥上市公司上藥集團麾下,在華東醫藥界頗有實力,這無疑為和黃在華東地區拓展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至此,李嘉誠基本完成了在內地最發達地區的佈局:華北由“同仁堂和記”把守,華東有“上海和黃”衝鋒,那麼,華南呢?
北有同仁堂,南有白雲山。華南的藥業巨頭是廣州白雲山股份有限公司。於情於理於利,李嘉誠都應該做出右手拉著白雲山、右腳走上白雲山的舉動。北上聯姻,南下結緣,李嘉誠惟有南北結合才能圓夢。
2004年3月23日(星期二),某媒體刊載一篇題為“醫藥併購,李嘉誠瞄上白雲山”的報道。報道稱:
廣州白雲山中藥廠一高層向記者透露,李嘉誠正準備向該廠注資,“合作開發中藥產品”。雙方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正在商討具體的合作細節。
據悉,談判雙方目前達成的口頭協議是,和黃直接向白雲山中藥廠注入資金,達到各佔50%股份的標準,“具體細節還在洽談之中”。
據白雲山的這位高層介紹,和記黃埔在歐洲擁有上千家的藥店,一旦合作成功,白雲山的藥品就可以比較輕鬆地銷售到歐洲地區。
當日,在深交所上市的白雲山A(000522)突然放出自2003年4月以來的最大交易量,從6。3元衝至6。58元,24日(星期三)則停牌一天。
白雲山公司於25日(星期四)釋出澄清公告,鄭重宣告:到目前為止,公司沒有與報道中所稱的“和記黃埔”公司就合作事項進行商討;同時,經向廣州白雲山中藥廠求證,亦不存在中藥廠某高層向記者透露的情況。
但是,一些長期研究我國醫藥發展的專業人士認為,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李嘉誠攜手白雲山,完全在情理之中。其時,股市大盤已快跌到1500點了,白雲山A仍然還是於週一(3月29日)跳空1%高開,放量上行,收盤大漲6%;週二(3月30日)再接再厲,收盤小漲1。17%。
白雲山中藥廠是白雲山下屬9家企業之一,年銷售額近5億元,是僅次於白雲山製藥總廠的第二大業績貢獻企業;2003年利潤4000餘萬元,利潤貢獻同樣名列前茅,在整個上市公司中可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業內人士認為,李嘉誠如果能與白雲山中藥廠成功合作,不排除下一步與白雲山的控股公司廣藥集團下屬另一家企業——廣州藥業的合作。廣州藥業2003年銷售額近80億元,是中國最大中成藥生產基地,這也許是李嘉誠覬覦的真正原因。
特別是經過2003年“非典”一役,以板藍根為主導產品之一的白雲山中藥廠一戰成名。在此之前,在國內中藥界已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白雲山”美譽,比如僅板藍根白雲山就佔全國6成以上市場,2003年的實際收入接近兩億元,2004年頭兩個月銷量已達幾千萬元。
與同仁堂的老字號形象不同,白雲山一直以“中藥先鋒”面目示人,比如最出名的板藍根,第一家採用中藥指紋圖譜現代化質控;第一家透過中藥GAP基地驗收,2004年上半年宣佈將其安徽的3萬畝藥材基地擴充到10萬畝,成為安徽全省的重點專案。據瞭解,全國40多個藥材種植基地中,透過GAP認證的不到10個,其中白雲山就佔了兩個,一個是位於安徽亳州的板藍根藥材基地,一個是建在廣州郊區的穿心蓮藥材基地。另外,白雲山中藥在西藥最為棘手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方面,其複方丹參系列產品佔全國市場一半以上,2003年的銷售額也超過1億元。
據瞭解,白雲山中藥廠正在啟動其以穿心蓮、消炎利膽片為主的“中藥抗生素”專案,搶佔2004年7月1日後100億元的巨大市場空當—國家藥監局規定西藥抗生素在藥店零售必須憑處方購買,由此可能導致其退出藥品零售市場。而“中藥抗生素”的後期開發需要巨大資金支援,和記的加入顯然能使這一資金瓶頸迎刃而解,“白雲山中藥”也有望藉此引跑中國“綠色抗生素”產業。
僅僅過了兩個月,謎團就解開了。2004年5月27日,《人民日報·華南新聞》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