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說,我給你倆的種穀都是煮過的。
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李嘉誠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淚。
翌日,李嘉誠回到廠裡,工廠仍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李嘉誠召集員工開會,他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他向這些天被他無端訓斥的員工賠禮道歉,並表示,經營一有轉機,辭退的員工都可回來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處,也不勉強。從今後,保證與員工同舟共濟,絕不損及員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
李嘉誠說了一番度過難關、謀求發展的話,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穩定,士氣不再那麼低落。
緊接著,李嘉誠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李嘉誠絲毫不隱瞞工廠面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
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諒解,他們都是業務夥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同樣不利。
銀行放寬償還貸款的期限。但在未償還貸款前,不再發放新貸款。
原料商同樣放寬付貨款的期限,對方提出,長江廠需要再進原料,必須先付70%的貨款。
客戶涉及好些家,態度不一,但大部分還是作了不同程度的讓步。有一家客戶,曾把長江廠的次品批發給零售商,使其信譽受損,經理怒氣衝衝來長江廠交涉,惡語咒罵李嘉誠。
李嘉誠親自上門道歉,該經理很不好意思,承認他的過失莽撞。該經理說李嘉誠是可交往的生意朋友,希望能繼續合作。他還為長江廠擺脫困境出謀劃策。
李嘉誠的“負荊拜訪”,達到初步目的。他卻不敢鬆一口氣,銀行、原料商和客戶,只給了他十分有限的迴旋餘地,事態仍很嚴峻。
積壓產品,庫滿為患。這之中,一部分是質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誤交貨期的退貨,產品質量並無問題。李嘉誠抽調員工,對積壓產品普查一次,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有機會做正品推銷出的;一類是款式過時或質量粗劣的。
李嘉誠如初做“行街仔”那樣,馬不停蹄到市區推銷,正品賣出一部分。他不想將積壓產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在製品的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
李嘉誠陸續收到貨款,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
在危機之中,原來的一些親戚朋友,有的對李嘉誠敬而遠之,生怕他開口借錢或帶來麻煩;有的來電話,或主動上門,為李嘉誠分擔憂愁,安慰激勵,獻計獻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李嘉誠又一次體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李嘉誠求發達,絲毫不含報復的成分,他後來大發達,成鉅富,不計前嫌,仍與這些在危難中曾疏遠他的親友保持來往。
危難見人心,路遙知馬力。李嘉誠正是靠那些真誠親友,獲得新訂單,籌到購買原料、添置新機器的資金。
被裁減員工,又回來上班,李嘉誠還補發了離廠階段的工薪。
李嘉誠又一次拜訪銀行、原料商和客戶,尋求進一步諒解,商議共度難關的對策。
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集員工聚會。他首先向員工鞠了三躬,感謝大家的精誠合作。然後,用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宣佈:
“我們廠已基本還清各家的債款,昨天得到銀行的通知,同意為我們提供貸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將進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話音剛落,員工頓時沸騰起來。散會前,每個員工都得到一個紅包,由李嘉誠親自分發。
夜深沉,海風裹挾著絲絲涼意。忙碌了一整天的李嘉誠,爬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岡,眺望著中區的萬家燈火和海域中行走的巨輪,陷入沉思之中。
長江號航船,只能說暫時避免了傾覆之危,只能說取得一次小小的勝利。今後的航程,還會遇到急流險灘、暗礁風暴,作為船長,切不可陶醉在小小的勝利之中,須胸懷大志,頭腦冷靜,行為穩重。
經歷過這次挫折和磨難,李嘉誠又成熟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