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01 un(上)

不是鐵托不想撇清關係而是不能,此時面對著蘇聯的軍事壓力,他迫切地需要外部支援,哪怕是這種支援的後果有些難以預料,他也必須要,否則真心是會被蘇聯一路吊打。

此外,鐵托也不是沒有後備手段,他一面是引入美國的支援,另一面也透過李撲克內西、盧森堡和季米特洛夫向蘇聯釋放善意,表明自己並不是完全投靠美國。反正鐵托這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閃失後果都難以預料。

這也就直接導致1945年的下半年歐洲並沒有如設想的那樣恢復平靜,土耳其、南斯拉夫爆發的軍事衝突,讓剛剛經歷過二戰硝煙的歐洲人依然是提心吊膽,生怕一覺醒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

尤其是隨著南斯拉夫、土耳其的衝突愈演愈烈,甚至將蘇聯和美國直接捲了進來之後,有一部分愛好和平的歐洲人坐不住了,他們不光希望立刻結束地區性的暴力衝突,還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國際機構來處理國際糾紛問題,至少要能避免三戰爆發不是麼。

而這種呼聲也越來越大,進入到11月之後,呼聲達到了最高峰。這使得各國政要們不得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其實按照二戰中盟國達成的相關協議,在戰勝了軸心國之後,一個全新的國際機構將取代之前的國聯肩負“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蘇聯和英美之間的矛盾,這個新機構就半路擱置了,畢竟如果蘇聯帶頭表示不參加新機構,中東歐的那一票國家也都不會加入,那麼這個新機構還有什麼意義?

尤其是蘇聯單方面的豎起獨聯體的大旗之後,原本盟國相關協議準備建立的新機構直接就可以說是腹死胎中。美國人和英國人為了對抗獨聯體,現在正在積極的謀劃組建北約體系。如果不是現在民間的呼聲太高,而北約對抗獨聯體的意味又太濃,美國人和英國人害怕引起蘇聯的進一步反彈,才暫時擱置了北約的集體宣言。

當然,北約的成立是不可阻擋的,僅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而未來的聯合國在民間壓力的推動下,暫時搶在了前面。

1945年11月11日,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華夏為首的五國代表在布魯塞爾“歡聚一堂”,在此討論建立聯合國的事宜。其實相關的框架之前已經打好了,需要的只是一個認可談判的過程。

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就是聯合國憲章的幾個核心問題的爭吵,說白了就是怎麼分配五大流氓的特權,反正一番唇槍舌劍之後,大國一致的原則如願以償的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更棘手的問題還在後面,聯合國是個國際組織,參與這個組織的國家,或者說哪些勢力才能代表那些國家加入聯合國,這裡頭就要爭論了。挪威、丹麥聯邦、斯洛維尼亞、以色列和華夏的代表權問題立刻就引發了一場大爭吵。

先說最簡單的挪威、丹麥聯邦問題。之前說過,某仙人將阿列克謝王子扶上了挪威王位,之後又幹掉了丹麥王室,再次讓阿列克謝王子獲得了丹麥王位的繼承權。二戰勝利之後,再次將挪威和丹麥捏成了一個聯邦。但是與此同時,流亡倫敦的丹麥流亡政府受英國的扶植,英美都不承認挪威、丹麥聯邦。而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之二的挪威和丹麥又是盟國的一員,必然要享受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待遇。

那麼究竟是哪個丹麥政府能夠代表丹麥就是爭吵的重點問題了,英美自然是支援丹麥流亡政府,而蘇聯肯定是支援阿列克謝王子,雙方誰也不可能讓步,這個問題就僵持住了。

請注意這還不是最棘手的問題,因為相似的原因,斯洛維尼亞加入聯合國也遭到了鐵托最強烈地反對,如果斯洛維尼亞正大光明的加入了聯合國,豈不是等於說國際已經承認了斯諾文尼亞的獨立?你說鐵托能忍?

然後就是以色列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仔細地說一說,因為此時的這個以色列不是歷史上的那個以色列,現在的這個以色列其實就是東普魯士改名版。按照李曉峰的建議,本.古裡安將東普魯士共和國改名為以色列共和國,然後以以色列共和國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可能在一般人看來這不就是改了個名字麼,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政治敏感性強的人絕不會這麼看,為什麼要改名?不論中外都有名不正則言不順的說法。以色列和東普魯士簡直是相差萬里,以色列可是古巴勒斯坦的稱呼,而這個稱呼有充滿了猶太元素。東普魯士改名為以色列等於是跟巴勒斯坦搭上了聯絡,而此時,巴勒斯坦的猶太解放軍正要求高度自治,誰都知道這玩意兒其實就是獨立的前奏,一旦這兩方面搭上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