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61 該下手就下手

有些後繼乏力。蘇聯那邊則不同,出了北海道沒多遠就是海參崴,補給完全不是問題。此消彼長之下,北海道除了渡島半島暫時還在美國的控制當中,其他都已經姓了蘇。

不過這個結果蘇聯也不滿意,北海道最重要的也就是一條津輕海峽最有意義。而控制了渡島半島的美軍實際上也等於是控制了這條海峽。沒有這條津輕海峽北海道也就沒太多意義了。

而這就輪到蘇聯方面困難了,對於渡島半島上的美軍,你又不能真的動手開打將他們趕跑,畢竟大家暫時還掛著盟國的招牌,還要講點國際影響。但是不打,美國人會輕易的就範?會肯乖乖的離開?

很顯然,這也是做夢嘛!

於是乎事情又陷入了僵局,在這個問題上蘇聯和美國有得扯皮,只不過暫時雙方都選擇了隱忍不發而已。

先將日本的問題暫且放在一邊,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土耳其,阿貝爾抵達土耳其之後,立刻繼續做古德隆的工作,讓納粹餘孽們儘快的前往這個近東國家,說這裡十分安全,而且還可以很容易的出逃。

事實是這樣嗎?表面上看是如此,因為蘇聯故意裝看不見,所以納粹在土耳其的活動時完全不受限制的,不說想幹啥就幹啥,總之還是比較自由的。這就讓納粹們產生了一種幻覺,以為土耳其真的很安全,所以他們放心大膽的呼朋喚友以及將部分財產轉移到了土耳其,準備利用土耳其作為跳板逃亡南美洲。

一時間土耳其的大城市裡廣泛活躍著納粹們的身影,以至於美國人都有所耳聞了。而此時的土耳其擺在保持著名義上的中立,這就讓盟國很有意見了。

杜魯門很快就點了土耳其的名,要求他儘快的轉移立場站在盟國這一邊。不久丘吉爾也開始喊話,意思也大體相同。至於土耳其政府,隨著德國日漸的日暮西山,親德國的勢力也被漸漸壓制,就在杜魯門和丘吉爾喊話之後,土耳其就開始同英美進行暗中的接觸。

土耳其自然知道自己的地位很微妙,如果不是有黑海海峽的存在,像英美這樣的大流氓恐怕都不願意瞧他一眼。土耳其存在的價值就是擁有黑海海峽作為籌碼,只要英美還想要將紅海軍封鎖在黑海里,土耳其就很重要。

所以看到德國人快不行了之後,土耳其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保證土耳其已經獲得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失,具體點來說就是保證黑海海峽依然屬於土耳其。只要能夠滿足這一點,他們是不介意給英美當小弟的。

於是乎一個遠大一個願挨,可以說雙方是一拍即合。至於什麼德國,現在德國已經是過去時了,得與時俱進不是嗎?

土耳其此時已經基本同英美達成了一致,很快他們就將扯掉中立國的面具投靠盟國這一邊打擊納粹。幾乎可以說相關草案已經擬定完畢了,剩下的就是兩國外長走過場的事情。

但就是在此時,意外發生了。先是土耳其包庇納粹的事情被抖了出來,然後是蘇聯嚴厲地譴責土耳其在二戰中充當了軸心國白手套的作用。

一時間世界各國的輿論又嗨皮了,之前圍繞日本問題,三巨頭就撕逼了一場,這一回土耳其算是下半場繼續戰鬥?

不過當時並沒有人看好蘇聯,畢竟之前在日本蘇聯都沒佔著大便宜,這回在土耳其恐怕就更加為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日本的問題也許對英美蘇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對於什麼法國、荷蘭、比利時來說就是可有可無了。畢竟日本離他們太遠了,就算那邊真的是三戰開打,他們也可以搬起板凳嗑瓜子圍觀。

而土耳其不一樣,土耳其問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它牽扯到巴爾幹問題,牽扯到中東問題,牽扯到地中海的安全問題。畢竟不管是英美還是法國、義大利都不希望在本來就已經很擁擠的地中海里再擠進來一頭北極熊。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是近乎於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一致針對蘇聯,不希望蘇聯進入地中海。

自然而然的蘇聯還想像以前那樣利用西方國家內部的矛盾分而化之各個擊破是不行的。而正面硬槓,輿論普遍認為蘇聯恐怕是佔不了便宜。哪怕蘇聯有原子彈也不行。

一時間,關於土耳其的前途問題就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土耳其究竟是能驚險的進入盟國保住小命,還是北極熊掀桌子喊開啟,都是茶餘飯後的焦點。

在民間都是焦點問題,對於各國的首腦來說,這個問題自然是更加的重要了。美國國會開會討論這個問題,英國上下兩院也是在為此扯皮,至於蘇聯,政.治局也不得不專門為此召開會議進行討論研究。

托洛茨基覺得現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