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賀帥的正太戰役打得是相當的漂亮,一舉在壽陽附近殲滅了刮民黨軍第33軍第71師和暫編第46師共計五個團合計兩萬人。此後又主動南下北上調動周邊增援刮民黨軍累計消滅兩萬多人。一戰下來累計殲滅敵人四萬餘人,等於消滅刮民黨的一個滿編軍還有餘。不光是為解放戰爭打了一個開門紅,更是嚴重的孤立了太原,控制了晉東一片廣闊的地區。
當然,正太戰役的規模比較小,影響力也有限。最大的意義在於安定了冀西的形勢,避免了閻老西所部對華北佔據的牽制,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可以全心全意的同刮民黨軍周旋。
在陝西,彭大將軍所領導的西北野戰軍開始同胡宗南在陝北地區繞圈圈躲貓貓,雖然胡宗南獲得了所謂的延安大捷,但實質上全面陷入了戰略被動,只能盲目的跟著t共中央和彭大將軍的指揮棒兜圈子。雖說西北野戰軍實力相當的弱小,但是卻牽制了胡宗南二十多萬部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當然,解放戰爭的關鍵勝負之手不在陝北,而在中原和華東地區,能不能在這個地區成建制的消滅刮民黨軍主力,扭轉敵我力量對比,才是關鍵。
而首先爆發的大戰也就是圍殲整編74師的大汶口戰役。前面說了,張靈甫很驕傲很大意,被包圍了還渾不在意,他的三個旅九個團呈品字形駐紮在大汶口鎮周邊,在空曠的平原地帶抵擋華中解放軍三個縱隊9個師的圍攻。幾乎可以說,粟大將是以一個師去打張靈甫的一個團,在兵力上佔據絕對的上風。
簡單的說一下張靈甫的防守態勢,51旅駐紮在大汶河以北的大汶口鎮單獨面對許和尚的九縱(羅bh將軍的二縱負責阻援)。57旅則在51旅的南邊也就是大清河南岸,而58旅則位於大汶河和大清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等於是說兩條河流將74師分成了三塊,張靈甫的三個旅幾乎是以各自為戰的態勢投入戰鬥的。這樣的兵力配置方式,真心是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說一開始張靈甫就在自掘墳墓,而這樣的好機會粟大將怎麼可能放過。一上來就快速突擊切斷了58旅同51旅和57旅之間的聯絡。
而轉過天來就輪到許和尚的九縱大顯神威了,沿著公路,九縱一晝之間連續攻克了五個村莊,在敵人陣地上撕開了一條兩公里寬、三公里長的大口子。嚇的張靈甫集中所有重火力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火力覆蓋才遏制住了九縱的瘋狂攻勢,不過雖然這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炮彈,而像74師這樣的部隊,一旦重火力的優勢沒有了,就很難同pla正面相持。
這一天不光是第51旅處境不妙,被分割的第57旅處境更加危急,同51旅和58旅失去聯絡之後,旅長陳噓雲不是沒想過重新恢復聯絡,一度在炮火的掩護下57旅奪回了部分渡口,但是很快六縱和七縱就以更加兇猛的炮火壓制將陳噓雲的部隊趕跑了。如此兇猛的炮火壓制讓陳噓雲是驚愕不已,他怎麼也想不到t共不是什麼游擊隊,而是不下於74師的強大部隊。
整整一天一夜,57旅都在頑強抵抗,雙方對射了數萬發炮彈,幾乎將整個房山鎮夷為平地。而這時候就凸顯出張靈甫沒做戰鬥準備的惡果了,大清河和大汶河交匯之處是一個沖積平原,是一馬平川,根本就無險可守,是對進攻有利而不利於防守的開闊地。在這裡固守簡直就是玩命。
如果張靈甫不那麼驕傲,也不對二縱的行動那麼無動於衷,其實他不光是有機會跳出包圍圈,實際上就在大汶河的東側就是徂徠山,如果將固守的陣地設在徂徠山,依山固守那條件有利得多。
可惜的是,張靈甫從來都不是什麼智將,這可不是踩張將軍,而是張將軍的部下和同僚說的。曾任74軍人事處長的吳鳶評價張靈甫說:“他當一個營、團軍官是可以的,要當軍、師長則是難以勝任的。李天霞平時說他是張飛,有勇無謀。他平時不務實際,專好附庸風雅,喜騎馬、練字,收買古董字畫,室內懸掛成吉思汗、拿破崙等人的畫像,儼然擺出一副儒將的風度……但在作戰緊要關頭,卻拿不出辦法,有時只曉得‘衝’。充分表現出‘一介武夫’的樣子。”
吳鳶對張靈甫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其在淮陰之戰中的表現就是如此。在攻城受阻時束手無策,只想親率警衛營上陣衝鋒,顯示出有勇無謀的武夫本色。
甚至這也是王耀武保舉張靈甫當74軍軍長的重要原因,因為跟李天霞比起來,頭腦簡單的張靈甫比較容易操縱,有利於他繼續在幕後掌控74軍。
這可不是一個人說的,當年和張靈甫一起在陸軍大學進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