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蔣某人對美國是十分的不滿,原因很簡單,他認為美國沒有給予他最大的支援,反而不斷地在拖後腿。蔣某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還是得從刮共之間的和平談判說起,從談判一開始,蔣某人的既定方針就是設定障礙。他就是不斷地提一些七七八八的要求,甚至是故意獅子大張口,反正他的意思就是逼著t共方面主動中斷談判,然後他好借題發揮掀桌子打內戰。
所以在老蔣看來,馬歇爾和美國斡旋代表應該站在他這邊,完完全全的幫他說話給t共施壓才對。但是真正在談判中卻不是這麼回事,馬歇爾雖然是向著他,但並不是那種不顧一切赤果果的偏向,在某些關鍵性問題上,馬歇爾對他蔣某人的支援很是不夠。這也就導致了某些關鍵性問題上刮民黨並不能給t共方面壓倒性的壓力。反而t共一方面是據理力爭另一邊也是發動其他民.主黨派和群眾給了蔣某人巨大的壓力。
蔣某人的核心思想是要打內戰消滅t共的,而現在在談判中他卻未能達到逼迫t共主動退出談判的效果。反而這個談判磕磕巴巴的還向著一條蔣某人絕不想要的路線走了下去——聯合政府。
蔣某人是真心不想要什麼聯合政府的。他要的就是一言九鼎,就是一統江山。而現在權力的一大頭竟然要被t共分走,這如何能忍。有時候他都有心主動掀桌子開幹算了。
但是讓蔣某人感到憋屈的是,現在他還真不敢主動掀桌子,第一是美國的態度,第二是民意,第三是實力不夠準備不足。
一項項說吧,馬歇爾的態度讓蔣某人感到心裡頭沒底,他真心是不知道美國究竟是不是那麼支援他,否則怎麼會感到很搖擺呢?
蔣某人的感覺沒有錯,美國確實在對華政策上很搖擺,前面說了,杜魯門確實是想在華夏遏制共.產主義,確實想堅守這塊陣地,但與此同時他對腐敗的蔣某人實在又沒有好感。所以馬歇爾所代表的美國就不可避免的既要反.共又要反蔣。一方面他們會給刮民黨支援,但另一方面又不願意讓人覺得他們和刮民黨是一條心穿一條褲子的。如此一來,支援力度必然是有折扣的,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會支援蔣某人,但是在另一些問題上卻不會同蔣某人穿一條褲子。
第二條民意就不用說了,從1942年開始,t共的頑強抵抗和刮民黨的消極抵抗就讓華夏全國上下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1944年,當刮民黨兵敗如山倒的時候,t共卻在戰略反攻大規模的成建制的消滅鬼子。這讓t共將聲望刷得飛起,而且在當前談判建立聯合政府的時候,t共的每一條建議都是從全國人民的利益出發,有時候甚至會犧牲自己黨派的利益,這種顧全大局的做法和刮民黨故意設定障礙的搞法又是一個鮮明的對比。這導致刮民黨和蔣某人的聲望是不斷地下跌,而帶來的壓力也迫使蔣某人更加慎重。
至於第三條,其實這才是蔣某人保持克制的根本原因,抗戰後期t共打殲滅戰的那一幕還歷歷在目,而且之前閻老西在上黨的試探也是被揍了一頭的包,這些都充分說明t共已經是今非昔比。要想消滅他們必須做更加充足的準備。
所以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蔣某人是忙著呼喚美國乾爹將精銳的印度遠征軍運回國內,在這批精銳部隊就位之前,他還真不敢太過於挑釁。總體而言,華夏的內戰是山雨欲來。
在這方面kgb也給****提供了大量的情報支援,例如美國對華政策的底線。這從根本上就避免了****會被刮民黨迷惑,在刮民黨積極準備內戰的同時,t共方面也在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東北的工廠再次轟隆隆的開動,包括武器彈藥在內的大量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一線部隊。有了這個大後方在,t共的戰鬥力是如虎添翼。
當然,這並不是重點,在刮民黨磨刀霍霍的時候,****方面也在對不對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大量的二線部隊被補充進入野戰部隊,並且開始換裝德制武器。雖然****那150萬武裝力量的總數沒有變,但是性質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t共識二線部隊比如游擊隊居多,可能有個接近百萬,真正一線的主力也就是五十萬的樣子,但是這一輪整編下來,大約又有三十多萬二線部隊被重新武裝,成為了一線部隊。也就是說,****能打硬仗的主力佔據了總數的一半。
別小看****只有八十萬主力,而當時刮民黨方面可是號稱有八百萬,似乎是十倍的差距。但是話也分兩頭說,這八百萬刮軍也是注了水的豬肉,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地方民團和壯丁炮灰,把這些水分去掉之後,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