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五年的計劃看,我們的重點是高精尖的工業,對輕工業的投入不會很大,總不能讓我們的老百姓忍受缺少肥皂、洗衣粉、牙膏、紡織品的生活吧?所以同各兄弟國家之間的分工合作就非常重要了。大家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嗎?”
李曉峰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尤其是考慮到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地區的農業還非常發達,降低關稅有助於我們的老百姓獲得更加廉價的農副產品。這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好事,不是嗎?”
斯維爾德洛夫等人想了想,這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現在蘇聯確實沒有太多的精力卻顧及輕工業,雖然新的五年計劃對此有了一定的傾斜,但是之前二十年的短板哪裡是一朝一夕能補上的。而現在老百姓的物質需求是一天比一天高,總不能還讓他們像二十年前一樣過日子吧?
李曉峰繼續說道:“實際上在這裡我要提的是,不光是對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如此,對於中東歐的其他階級兄弟我們也要合理的利用起來,我們要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讓善於搞農業的去搞農業,讓有條件搞工業的去搞工業。最好是在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當中真正的做到無門檻的互通有無。”
斯維爾德洛夫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雖然按照他們的理解這似乎是某仙人的一種變相控制中東歐的辦法,而且他們理解的分工合作方式是完全基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來的,他們覺得合理的分工方式就是蘇聯主導一切。
可是李曉峰卻不是這個意思,按照蘇聯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確實也可以實現“互通有無”,但是那種辦法並不好,一切指標都是蘇聯設定的,怎麼生產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都是蘇聯說了算,一點自主權都不給其他小夥伴,這麼玩兒會將大家都玩死的。
李曉峰想要做的是引入市場機制,大家在一套還算公平的規則下互市互利,雖然這其中肯定也有三六九等,比如說蘇聯肯定要佔據生產價值最高的那一部分產業,透過剪刀差的方式向下一級小夥伴謀取利益並接受廉價初級產品。但是這不意味著蘇聯就是獨自一個人把控一切。金字塔最頂級的存在不必只有一個,看看人家西歐,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是一票國家,美國、英國、法國這樣的超級大流氓能吃得滿嘴流油,而瑞典、瑞士、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之類的小流氓也是能分到肉吃。反過來再看當年的蘇東集團,老大哥蘇聯是苦哈哈的,其他的一票小弟也是苦哈哈的,應該存在的利益一部分被莫名其妙的浪費了,另一部則被這些國家中少數的特權階級享用乾淨了,這就非常不好了。
李曉峰認為最好的模式是,蘇聯帶著兩三家核心小弟坐在最頂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接下來第二層次的中層小弟也能混個小康,而邊緣的小弟則能混個溫飽。大家都有活幹都有飯吃,自然的和諧了。而且這三個層次不是永久固定不變的,世界這麼大,還有那多麼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兄弟,邊緣賣苦力的總是不缺的。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而要實現這個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阻力也是相當大的,比如現在的蘇聯已經適應了那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一場改革是勢在必行。不過李曉峰知道不能著急,得一步一步來,首先,現在高度集中計劃經濟模式的反面效應還沒有爆發,沒有危機感誰跟你改革?其次,二戰剛剛結束,一切都百廢待興,中東歐的這一票小弟甚至包括蘇聯都面臨嚴重的物資緊缺,這種時候市場經濟也搞不起來,暫時擊中精力解決突出問題還是可以接受的。在李曉峰看來到了1950年最遲1955年左右,這場危機渡過之後,就該讓市場來盤活經濟了。按照這個時間點算,他暫時忍耐一二,讓小斯完成這個過渡工作也是不錯的。
不過李曉峰並不知道,在他“算計”斯維爾德洛夫的時候,小斯同志也在“暢想”未來。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安德烈.彼得洛維奇又一次奇蹟般的完成了任務,他成功的說服了德國的同志放棄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建立了一個新的蘇維埃國家……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訊息……”
小斯為什麼說這個訊息是喜憂參半呢?因為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意味著他所主張的吞併波蘭已經不可能實現了。而小斯是對波蘭很有點念想的,這無疑的讓他很失望。同樣的,間接控制了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之後,蘇聯對西歐的影響力確實更加深入了一步。蘇聯紅軍獲得了在波西米亞和波美拉尼亞駐軍以及開展軍事行動的一切特權,這可以震懾對蘇聯賊心不死的英國和美國。從客觀實際出發,這又是一個好訊息。
當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