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戰勝利開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就開始凸顯,尤其是1947年之後,矛盾就向著不可調和的方向發展。期間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軍事危機,比如土耳其和南斯拉夫以及巴勒斯坦事件爆發期間,就有軍事衝突的危險。
但是這一次的危機程度遠遠超過以往,波蘭、奧地利境內駐紮的紅軍叢集完全被動員起來了,五千多輛坦克幾乎是在邊境線上一字排開,而天空還有數千架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在活動,怎麼看都像是三戰的節奏。
紅軍的全面動員也給剛剛開始擺pose的北約軍隊嚇了一跳,尤其是比利時、荷蘭和法國,這三國的軍事力量加一塊都不到紅軍的一半,就是算上英國和美國駐軍,也沒能超過對面的紅軍集團。
而且更嚇人的是,在奧地利、波蘭一線的紅軍後面還有源源不斷地的第二梯隊開過來,後面至少還有五千多輛坦克和更多的飛機。這簡直就是一股鋼鐵洪流。
請注意,這還僅僅是論數量,論質量北約更是要輸掉褲衩。紅軍集結的鋼鐵洪流中,幾乎全部是清一色的t-54/55,t-34基本都被甩到了獨聯體和其他盟國。而北約這邊依然是二戰的那一批存貨站臺,最多的依然是m4重型坦克,然後就是剛剛改名字的m26潘興,這貨從重坦被降了一個檔次,改為中坦了。至於更先進的m46此時還在研發測試中,估計1950年才能投入生產。
從裝甲力量的構成上看紅軍是佔據有絕對的優勢,尤其是隨著紅軍新一代取代d-10t的新式100毫米高膛壓坦克炮服役,在火力上紅軍也漸漸取得了對美國90毫米坦克炮的一定優勢,而隨著更先進的彈藥投入使用,這種優勢還有擴大的可能性。
不光是在火力上,隨著蘇聯鐳射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光電注入式火控裝置和鐳射測距儀也開始投入生產,初步估計在50年代中期就能廣泛的裝備紅軍的裝甲部隊。
而且紅軍的有關部門還希望進一步擴大這種優勢,t-55的大改型號t-62正在緊張的研發中,而另外一種高技術的未來坦克也在研發之中,按照李曉峰的要求,該坦克應該使用更新一代大口徑滑膛炮、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第二代鐳射測距儀、複合裝甲,要全面領先北約10年左右。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暫時讓我們回到危機這個話題。因為紅軍突然的全面動員,北約集團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一方面美國開始緊張的調集兵力,從本土將大量的戰機轉飛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基地。另一方面也從外交上發力,頻頻警告蘇聯不要亂來。
說實話這真心是強盜邏輯,一開始搞事的是他們,結果人家正常反應一下,他們又開始唧唧歪歪說什麼這是挑釁和威脅。彷彿這個世界上的道理全都在他們那邊。
對此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的答覆是:“蘇聯紅軍不過是正常進行年度演習而已,不存在什麼挑釁,弱者對強者才是挑釁,經歷過衛國戰爭考驗的蘇聯紅軍是強者,不需要挑釁任何人!相反北約方面才必須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在德國邊境雲集重兵,蘇聯政府同德國政府之間是有安全協議的,我們不允許任何國家和勢力騷擾德國,破壞和平!”
這種嘴炮其實神馬也看不出來,北約敢開戰?恐怕不敢。蘇聯呢?也是不敢。大家不過都是做一個姿態而已。當然,這種姿態也是能分出勝負的,至少現在看來蘇聯略勝一籌!
“我對你們的表現非常不滿意,我們需要的是有效的嚇阻,必須能夠震懾住蘇聯,而現在,受驚的反而是我們,這簡直是個笑話!”杜魯門是非常的不滿意。
不過也可以理解,因為這一段時間共和黨議員給他施加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在蘇聯雲集重兵反而嚇了北約一跳之後,議員們紛紛嘲笑杜魯門像個小丑。
對此作為北約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回答道:“在常規力量方面蘇聯優勢較大,我們還需要一段追趕的時間。暫時能有效威脅蘇聯的還應該是我們的核力量,我們應當充分的展示這方面的威脅!”
杜魯門想了想認同這個回答,自從核平日本的競賽中輸給了蘇聯之後,美國的有關方面是加大了對原子能的投入,力求生產出數量更多、威力更大以及體積更小的原子彈。經過幾年的努力,這方面的成績斐然。
截止到1948年年底,美國已經擁有了超過一百枚原子彈,而且還有更多的原子彈正在生產之中,多次杜魯門也是相當滿意的。現在是時候算算1945年的舊賬了?
很快美國又一次實彈試射了兩枚中程彈道導彈,兩朵蘑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