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傾向於蘇霍伊的想法,不然他沒必要貿然開口不是。
李曉峰點點頭道:“經過一番思考,我認為蘇霍伊同志的建議確實有道理,不解決東北問題就去解決臺灣問題,風險太大。如果能夠解決掉東北問題之後,再去解決臺灣問題,恐怕是水到渠成。”
“我不同意!”斯維爾德洛夫直接表明了態度,“當前我們沒有更多的兵力可以調往遠東,如何去解決東北問題?如果要從對德一線抽調兵力,我是堅決反對的!”
不光是斯維爾德洛夫堅決反對,托洛茨基也不會同意,如今圍繞德國這塊肥肉的爭奪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分心呢?哪怕是丟掉了臺灣也不能丟掉德國不是。
“當然不能從對德戰場抽調兵力,”李曉峰一句話就打消了政.治局的疑惑,“西歐暫時確實比遠東重要,當然不能為了芝麻丟西瓜。但是我認為執行蘇霍伊同志的建議,跟我們當前的戰鬥沒有必然的衝突!”
“怎麼會沒有衝突?”斯維爾德洛夫又插話了,“要解放東北,就必須增兵,這是必然的!”
誰想到李曉峰卻反問道:“誰說這是必然的?是軍.委的廣泛共識?還是布柳赫爾同志這麼認為?或者是梅列茨科夫同志有這樣的要求?”
斯維爾德洛夫還真就說不出什麼了,因為他的思維陷入了一個錯誤的圈子,他很自然的認為東北當前的進展不大是因為敵我力量比較接近,而要打破平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兵。而像蘇霍伊所說先解決東北問題,其潛臺詞自然就是要求增援。
問題是,李曉峰不認為這是對的,他說道:“最近一個多月,遠東方面軍在東北穩紮穩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已經翻越了最糟糕的地形,挺進到了平原地區。接下來我軍的機械化優勢和重火力優勢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當不利條件減少有利條件增多之後,這個仗怎麼會變得難打呢?”
稍微一頓,李曉峰斷然說道:“所以我認為,東北的僵持僅僅是暫時的,當我軍稍作休整,補充了之前的消耗之後,一場更大的勝利就在等著我們。我認為不需要給遠東方面軍補充太多的兵力一樣能夠解決日本關東軍。甚至如果我們將t共的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隨著他們出關作戰,東北解放是指日可待!”
說白了,李曉峰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他認為當前的遠東方面軍已經足夠解決關東軍了。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增援。而這一點是斯維爾德洛夫反對優先解決東北問題的關鍵要素之一。
只不過斯維爾德洛夫對這個結論並不相信,甚至托洛茨基也表示懷疑:“這個結論是可靠的嗎?之前布柳赫爾同志可是說過,要想解決關東軍,至少需要70萬的兵力,而現在遠東方面軍頂多只有五十萬兵力,這個差距可是相當大啊!”
李曉峰立刻解釋道:“我也聽過布柳赫爾同志有類似的說法,但是這種說法是有前提的,當時布柳赫爾同志的原話是要想在三個月之內解決東北問題,至少需要70萬兵力,如果有一百五十萬軍隊,他能在一個月之內解決關東軍。可見布柳赫爾同志的結論是有前提的,三個月解決關東軍,需要七十萬人,一個月解決關東軍需要一百五十萬人。但他從來就沒有說過,如果只有五十萬人就不能打敗關東軍了,更何況如果充分地計算盟軍的力量,東北抗日聯軍有約十五萬人,t共的八路軍根據庫利科夫同志的計算,至少能拿出二十萬人出關作戰。這就是八十五萬兵力了,要知道華夏的同志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他們是能夠硬碰硬從正面擊敗鬼子的。有了他們的牽制,關東軍又能剩下多少作戰力量呢?”
托洛茨基陷入了沉思,這確實是個思維的誤區,他們對東北形勢的判斷完全基於之前先西歐後遠東的軍事部署得出的,按照那種思維方式,解決掉西歐問題之後,在遠東地區美國人會搶在前面,為了不然美國人專美於前,解決東北問題就一切以速度優先,所有對敵的判斷都是建立在高速的基礎上的,為了實現這種速度,就必須集中更多的兵力,自然需要的兵力也就是水漲船高了。
如果拋棄掉高速的要求,以紅軍當前的裝備水平和戰鬥力,以五十萬打七十萬很難嗎?更何況李曉峰講得很明白,紅軍這邊不止五十萬人,算上t共的力量,妥妥的超過八十萬,那三十五萬八路軍和抗聯部隊只要能拖住二十萬關東軍,對遠東方面軍來說一對一恐怕根本不怵吧?
甚至仔細的想一想,現在的敵我力量對比五十萬對七十萬,在之前的一系列戰鬥中,遠東方面軍已經給予了關東軍沉重的殺傷,殲敵在五萬以上,這還是紅軍在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