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瑞士交了這筆錢也依然沒能讓大流氓消氣,所以直接就給丫擋在了聯合國之外,根本就不接納它!而這麼一拖下來,瑞士就永遠的被擋在了聯合國的大門之外了。
吐槽完瑞士,繼續言歸正傳,歐洲在二戰中遭受的損害,最嚴重的其實不是工業生產能力被消滅了,實際上那些工廠中的大部分都安然無恙的屹立在那裡,只不過因為國家崩盤了,只能停工而已。
如果說挽救歐洲的經濟就是恢復產能,那麼這些產能實際上都在那裡,它們並沒有被消滅。被消滅了的僅僅是國家信用而已。也就是說工人不相信他們恢復生產就能恢復生活,也不相信自己領到的工資能夠購買到生活消費品。說白了,歐洲被摧毀的是信心!怎麼樣恢復他們的信心才是第一位的問題。
這就需要有信用的國家拿出真金白銀或者豐富的物資讓人們相信,工作不會白費力氣,麵包會有的黃油也會有的房子車子都不是問題。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所提供的也正是這樣的信心,否則,歐洲真的被炸平了,就算以美國的工業能力也沒辦法短時間裡給他重建。美國人做的僅僅是讓歐洲人暫時吃飽肚子並相信未來是存在的,就這麼簡單!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就算是解決溫飽問題,美國人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首當其衝的食品問題,從1946年開始,整個歐洲基本上就靠美國混飽肚子了,原因?一部分是原本作為歐洲糧倉的中歐和東歐遭到巨大破壞,糧食大規模減產,此外這些國家正在開始一輪土地改革,這場改革並不是那麼成功,也間接的破壞了糧食生產。當然不可忽視的是1945年開始的天災也是重要原因,從瓦拉幾亞到摩爾達維亞,從西烏克蘭到伏爾加中部,農業大規模歉收。
根據當時的救援機構描述,已經形成了大規模饑荒!一週歲的兒童平均體重僅僅只有3公斤!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當時的歐洲幾乎就靠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提供的食品過日子,不過那個溫飽的標準相當的低,戰前這一區域的人均卡路里攝入水平都在每天2500左右。而在1946年,人均只有1500,到了1947年初標準進一步下降到只有1000!
法國1946年的民意測驗中“食品”、“麵包”、“肉類”連續不斷地超過其他一切,可以說誰能讓歐洲吃飽,誰就能佔領歐洲。
作為穿越者,李曉峰自然知道1945年到1947年這段日子是多麼可怕。尤其是1947年,這真心是個災年。春天出現了自1880年以來最壞的天氣,河面被封凍、道路也連續幾個星期不能通行,結冰使整個鐵路系統也癱瘓了。好吧,好容易挺過這個嚴冬,很快歐洲又遭受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炎熱的夏天的考驗。乾旱導致大面積的農作物受災,直接讓產量比上一年度下跌了三分之一!
你想想本來經濟形勢就很糟糕,就在饑荒的邊緣上掙扎,這麼一來直接就是危機爆發。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財富的歐洲國家根本沒有足夠的硬通貨去國際市場上收購糧食,甚至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沒有黃金儲備用於國際貿易。這直接導致了一輪通貨膨脹,以匈牙利舉例子,其通貨膨脹的頂峰時期比1923年的德國還要嚴重!10萬彭格(匈牙利貨幣單位)約等於1美元,當匈牙利用福林取代彭格的時候,當時一彭格相當於一美分的一千分之一。
在德國倒是沒有這個煩惱,因為沒有流通的貨幣,以至於香菸取代了貨幣的地位成為支付手段。教師們的工資是每星期5包香菸。在柏林一條美國香菸的價值從60美元到165美元不等,這就讓美國大兵們發財了,他們大肆從事香菸配給倒賣活動,當時駐柏林的美國士兵寄回家的錢比他們實際的工資多出1100萬美元!
當時對美國國會制定外交政策有巨大影響力的《外交》雜誌主編漢密爾頓.費什對1947年7月的歐洲形勢有如此的印象:“所有的東西都太少,用於輸送人們準時上班的火車、電車、公共汽車和私家車都太少,更不用說供休息日乘坐了;做麵包用的不摻雜的麵粉太少,即便如此,提供給繁重勞動者的麵包還不足以提供能量;給報紙提供的紙張也太少,所以新聞都是個大概;種田的種子太少,給種子提供養分的肥料也太少;能住人的房屋太少,窗戶上往往沒有足夠多的玻璃;製鞋的皮革、織衣的羊毛、廚用煤氣、做尿不溼的棉布、做果醬用的糖、炒菜用的油脂、嬰兒喝的牛奶、洗衣服用的肥皂,統統都太少了!”
李曉峰很清楚,如果解決不了這一切都太少了的問題,蘇聯就不可能在中歐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