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必須要好好的想一想,英國人為什麼會這麼意外了。也不難猜,尤其是考慮到了李爾文特殊的身份,她是作為在野黨領袖私人顧問的身份前往蘇聯訪問的。也就是說他代表的是丘吉爾。丘胖子的內心想法對李曉峰來說一點兒都不難猜,這隻老狐狸可是很難纏的,他謀求的利益絕對不是短期的,最關鍵的是他不缺乏恢復日不落帝國榮耀的決心和雄心壯志。
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英國人的目的就不是什麼秘密了。英國如果想要“中興”最需要的是什麼?是機遇!是的,機遇對英國很重要。
可能有同志又要提出反對意見了,大國崛起最重要的不是實力嗎?只有軟實力和硬實力達標了,才能夠崛起變成大流氓不是麼。
實力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一條對英國不適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英國其實不缺實力,哪怕是被兩次世界大戰打斷了脊樑,但是你敢說現在的英國就是軟柿子?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嘛!也許在軍隊規模上英國確實不能跟美蘇相提並論了,但是大英帝國留下的老底子還是在的。大英帝國不缺攀科技樹的人才和科研單位,缺的是餵飽這些人才和科研單位的資金。正所謂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大英帝國的生存鏈條被打斷了,原有的體系沒辦法繼續維持運轉,自然只能斷尾求生。
但是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大英帝國的調整沒有太多的效果,帝國的臣民們已經習慣了往日的輝煌和奢侈的生活,現在要削減開支,要他們重新奮鬥,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老命。在社會福利還是爭霸投入上,大英帝國選擇了社會福利,雖然這維持了社會的穩定,讓英國苟延饞喘了下去,但是這種選擇也讓英國離美蘇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安然掉隊。
回到之前的話題,英國缺少的是什麼機遇呢?缺少的是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如果當前兩強美蘇之間爆發惡鬥,而英國能置身事外的話,英國還會掉隊嗎?也許還有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吧?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機遇是很重要的,看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和德國。這兩家的經濟實力實際上在十九世紀末已經逐漸趕上了英國,並慢慢的超出。當年純粹論工業能力,英國早已不是世界第一了。
但是美國和德國立刻就取代了英國嗎?答案是沒有,英國人花了幾百年完善了一套體系,只要這個體系存在,美國和德國就算是經濟上工業上趕上來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代英國。
在這種局面下,要麼美國和德國繼續發展等待,等待著拖死英國的機會,要麼就是挽袖子親自上陣將英國打落霸權的寶座。為此,德國人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用同歸於盡的方式葬送了英國。而美國人則坐收漁翁之利撿了個便宜。對於美國來說,他們崛起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德國人創造出的機遇恐怕也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德國的犧牲恐怕就沒有美國的坐大。
同樣的道理,當前英國是一日不如一日,在美蘇的夾縫中根本別想維持老一套的把戲。客觀上來說,英國人要麼奮起反擊要麼坐以待斃。但是如果美國和蘇聯打起來了,英國還會這麼痛苦嗎?而這就是英國的機遇。
當然,基於美國和蘇聯現在都有毀滅世界的能力。指望這兩國爆發熱戰可能性並不大。所以英國人指望的就是兩國在無窮無盡的國際糾紛中互耗,最終衰落,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實現丘吉爾的策略,讓美蘇徹底翻臉了。
而中東問題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火藥桶,這裡要是炸了,美國和蘇聯必然會被捲進去。到時候英國不就有機遇了?
一瞬間李曉峰就想到了很多很多,也完全猜透了李爾文的來意。英國人確實是不安好心,這就是來煽風點火的!
李曉峰對英國人這一套實在是膩味了,幾百年來是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早年間挑唆荷蘭幹西班牙,再挑唆神聖羅馬帝國跟法國對掐,之後是利用日本幹毛毛熊,之後是聯合法國幹德國,二戰又是聯合蘇聯、美國、法國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總而言之,英國的既定政策就是攪屎棍政策,一點兒新意都沒有。
現在眼瞧著蘇聯和美國太強勢,英國人又起了挑撥二虎相爭的心思,尼瑪,你真當大家都是二百五,能被你玩弄於鼓掌之間?
實話實說英國倒不是當蘇聯和美國是二百五,而是英國認為蘇聯和美國這兩強是勢同水火絕不可能並存,反正早晚得明爭暗鬥,英國需要做的就是當催化劑促使這種可能更快的發生。
所以英國人可是說是有恃無恐,他是吃定了美蘇會中計上當。只不過李曉峰卻不這麼看,在他看來美蘇之間的矛盾確實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