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59

是談不上有什麼發展。對阿拉伯人來說他們更關心宗.教和傳統問題,而不是發展問題。

猶太人深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在應許之地重新建國的他們並沒有放鬆,畢竟周圍這群鄰居實在是格格不入。在一邊恢復生產的同時,猶太人也沒有放鬆軍備建設。這裡就必須要提一個人的名字了,他叫做伊蓋爾.亞丁,這個人恐怕很多同志都沒有聽說過,大部分同志聽說得更多的是達揚、沙龍,但是這位亞丁也很厲害,而且資歷比前面兩位老很多。

歷史上以色列建國之後,第一次中東戰爭就爆發了。當年的以色列可不是後來可以吊打阿拉伯聯盟的存在。當時剛剛從納粹恐怖大屠殺下僥倖餘生的猶太人很弱小,組建的以色列國防軍可是說是徹徹底底的烏合之眾。

因為大部分猶太國防軍軍人都缺乏經驗,猶太人只能挨個子裡拔將軍了,將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實際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職務交給了一名美國出生的猶太人大衛.馬科斯。這位馬科斯學歷很高,西點的畢業生,而且在美軍中官拜上校,似乎是高階軍事人才。

但事實是,這個任命很不高明,因為這位馬科斯上校雖然學歷高軍銜也不低,但這位真的沒有上過戰場,二戰中僅僅在美軍的民事部門服役,毫無指揮經驗可言。只不過那時候以色列實在是缺人,馬科斯上校本人又是鐵桿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而且畢竟這位接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比那些半吊子強多了。

之所以說這個任命不高明還不僅僅是因為上述原因,而是因為這位馬科斯上校是個不折不扣的茶几,因為出生在美國,所以這位是一句希伯來語都不會說,某天晚上閒著睡不著覺,就學著像大人物一樣“微服私訪”,結果一頭撞上了崗哨。而哨兵又是巴勒斯坦本地土生土長的猶太人,自然是用希伯來語問馬科斯上校口令,可憐的馬科斯上校半句希伯來語都不懂,自然是答不出來,直接就被哨兵一槍爆頭掛掉了。

可憐的馬科斯上校就這麼結束了總參謀長生涯,不過這對他以及對以色列來說都算是好事,接下來繼任的總參謀長是雅科夫.多里,但是這位多里是個病秧子,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期間病得死去活來,根本沒辦法指揮部隊,只能讓他的副手也就是前面那位伊蓋爾.亞丁來主持大局。

亞丁是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其父是個著名的考古學家和教育家,母親則是著名的女權運動份子。亞丁15歲就參加了哈格納,哦,對了,可能有同志不知道哈格納是個什麼玩意兒,這玩意兒的歷史又要重頭說起了。

《貝爾福宣言》釋出後,大批的猶太人開始舉家返回巴勒斯坦,這讓阿拉伯人的戒心和敵意大大增強,開始擔心猶太人反客為主,於是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開始愈演愈烈。而當時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行動路線有些錯誤,一開始就將眼光放在了大國政治上,準備用遊說和跪舔的方式讓大流氓高抬貴手給猶太人一條生路,而他們就偏偏忽略了已經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猶太人的利益(說不好聽點就是不管他們的死活),這也就催生了那句著名的話——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來到了一個沒有主人的土地的說法。所以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猶太人只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安全問題,他們不得不拿起武器組建自衛力量,而這就是哈格納的前身(哈格納其實就是自衛隊的意思)。

因為英國在巴勒斯坦政策的不斷搖擺,時而傾向猶太人時而傾向阿拉伯人,所以在整個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哈格納發展得還算不錯,在三十年代末哈格納從原本的猶太人村舍自衛隊發展成為了真正的軍事組織,兵力一度在一萬兩千人左右。

而這個哈格納組織也就成為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可以說以色列建國之後的高階軍官中,絕大部分都有哈格納的背景。比如說著名的達揚、被刺殺的拉賓、負責建造蘇伊士運河防線的巴列夫、參加過1973年十月戰爭的埃拉扎爾、負責恩培德機場營救的古爾、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埃坦,比較特殊的還有沒機會加入哈格納但是卻加入過哈格納的兒童團迦納德的沙龍。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哈格納的政治主張雖然是堅持猶太復國主義,但是對英國和阿拉伯的態度則是既鬥爭又妥協,在推動以色列建國和幫助猶太移民上堅決鬥爭,但在抵禦阿拉伯“恐怖分子”和維持以色列社會穩定上又主張同英國等中東大流氓合作。哈格納主張對阿拉伯人的挑釁有理有利有節,不主張殘酷的報復和主動出擊。

而哈格納這種“剋制”的作風受到了右派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堅決反對,後者要求主動出擊,打擊英國佔領軍和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