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點老了,雖然緊湊性不錯,但是效能尤其是壽命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了。從後來的發展看,繼續吊死在b2這棵樹上不是一個好選擇。更何況b2系列拆卸維護還麻煩(無法整體吊裝)。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不在b2,而在於蘇制坦克蛋疼的傳動裝置,t-55固定軸機械傳動雖然簡單可靠,但是效能確實一般,跟後來的液力傳動差距很大,而偏偏法國人對機動性還相當的痴迷,對機動性的要求很高,哪怕是正版的t-55也有點無法滿足法國人的表態需求。所以李曉峰也就授意北方工業在法國人身上試驗一下先進柴油機和液力傳動,拿法國人當小白鼠。
除此之外,第一代歐洲坦克的火力也從t-55的d-10t換成了德國貨。因為第一d-10t暫時是不對北約出口的,其次,d-10t的效能也一般。而法國人對德國二戰中精良的坦克炮是讚不絕口,既然法國人這麼喜歡德國貨,那就給他們德國貨好了。萊茵金屬直接就將虎式坦克的88炮改進版安裝在了第一代歐洲坦克上,透過適當的改進工藝該坦克炮跟m47和m48上的美製90毫米坦克炮基本處於同一水平,對於現在的法國人來說也是夠用了。而且萊茵金屬還承諾,一旦更新式的大口徑坦克炮研發成功,可以很方便的改裝到第一代歐洲坦克上使用。
戴高樂對此是非常滿意,新鮮出爐的第一代歐洲坦克全重39噸(因為底盤的改動和發動機傳動系統的變化,略有增重),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時,基本使用德國裝甲技術,全車的防禦水平比t-55略有下降,炮塔正面大約是150毫米,車體正面也是150毫米的水平。不過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法國人的期望值,原本對他們來說正面裝甲有個百來毫米他們就很滿足了。而且克勞斯瑪菲還承諾,正在研發中的第一代附加裝甲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安裝此種附加裝甲之後,第一代歐洲坦克的防禦力還能提高30到50毫米,而車重不會大大增加。
戴高樂二話不說就拍板決定投資,並且立刻對外公佈,他就是要告訴美國人:“沒有你張屠戶,老子也不用吃帶毛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