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退出北約和被美國人踢出北約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主動退出那說明你戴高樂根本就不想跟北約混,是鐵了心的跟北約分道揚鑣嘛。這說明之前的那些事兒全都是你主動搞出來的,為的就是達成退出北約的目的。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絕地反擊將一切問題都推給戴高樂了。
而如果戴高樂不主動退出北約,講事情就吊在那裡隨你美國處理,你美國人能怎麼辦?對美國來說如果戴高樂耍賴皮的話,還真沒有太好的對策。要麼將法國踢出北約,要麼強忍著噁心預設法國繼續留在北約。
但不管是哪種選擇,對美國來說都是蛋疼之極。趕走高盧***戴高樂就會順理成章的將一切黑鍋都扣在美國頭上,他可以宣佈:“法國並沒有退出北約,並沒有遠離盟友的想法,我們願意留在北約當中發揮作用,是小肚雞腸的美國人執意要趕走我們,他們就是不允許歐洲有自己的意見,就是見不得歐洲好!”
甚至更煽情一點戴高樂還能這麼說:“法國始終是同歐洲盟國一條心的,始終是同歐洲的盟國站在一起的,哪怕是被趕出了北越,法國也依然願意跟盟國共同進退!”
可以想象如果戴高樂如此這麼一說,輿論的壓力全部都會轉移到美國頭上,諸如霸權主義,趕走盟友,目中無人之類的帽子就會全部扣到美國頭上。那時候國際輿論就很不好看了,至少艾森豪威爾是不能忍受這樣結果的。
那麼就不趕走法國人,就當沒看見這幫混蛋算了?這樣不是不可以,但是太蛋疼了,等於是讓法國人佔盡了便宜,這樣的結果美國人也是不喜歡的。
那麼美國人最後是作何選擇呢?美國人選擇了第二種做法,暫時容忍法國留在北約,但是又給予了新的警告:“法國的所作所為完全是被對北約的背叛,之所以沒有將法國驅逐出北約,是美國政府認為犯錯的只是極個別政客,跟廣大法國人民沒有關係。崇尚自由也願意維護自由以及和平的美國政府哪怕是被冒犯被背叛但也不會忘記自己維護民主自由的責任,所以我們願意保護法國人民,我們也相信法國人民很快就會看穿那些卑鄙政客的真面目,會理解美國政府的偉大之處!”
實話實說這番話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美國人口頭上幫自己找回點面子而已。至於法國人民會不會領情,真心是不好說,至少暫時看來不領情的居多。
對於這個結果戴高樂也是比較得意的,這一番交鋒之後,他幾乎是全盤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得到了蘇聯更慷慨代價更低的援助,驅逐了英美在法國的勢力,順帶著刷了一波臉將支援率提到了新的高度。而且隨著新憲法被透過,他這個總統的權力被大大加強,不客氣地說他現在就是法國的毒菜者了。
戴高樂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站穩了腳跟之後,他立刻開始清算第四共和國留下來的舊賬,狠狠地打擊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國民議員,將法國的國家機器重新開動起來。
不過擺在戴高樂面前的問題還不少,比如摩洛哥、比如突尼西亞、比如阿爾及利亞。對此他的應對措施是逐步撤軍,放任這些前殖民地自治或者獨立。雖然這樣的做法遭到了很多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攻擊,但是老百姓對此意見不大,因為這三塊殖民地消耗了太多的財政資源。放棄他們之後,法國的財政就被解放了,可以投入更多的錢在社會福利專案,而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這一點。
這些節省出來的軍費開支大約一多半被扔進了社會福利專案,三分之一被分配給了科研機構,剩下的全部減免。所以法國老百姓覺得自己的福利被改善了,而且稅負還降低了,甚至因為軍工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經費,就業崗位還增加了。這樣的調整你說他們能不歡迎嗎?
反正戴高樂沒費什麼力氣就解決了那些殖民主義者的反抗,他的支援率是一路走高,而總統的地位也是越來越穩固。
而這對美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訊息了,原本戴高樂宣佈從北非撤軍的時候,美國的智囊們普遍認為這將引爆法國政壇,戴高樂將很快被趕下臺,然後一切就都會恢復正常了。但是戴高樂不但沒有下臺,反而是地位越來越鞏固,這對美國人來說簡直如鯁在喉。
是的,法國就變成了一根討厭的魚刺,在北約內部,法國就是不跟著美國的節奏走,幾乎是美國人說什麼他們都要反對,美國人想將自己的武器標準強塞給北約,可法國人就是不同意,哪怕是英國都屈服了相關協議也透過了,但法國就是不履行,而且言之鑿鑿的說什麼絕不會接受美國人強加的標準,這讓美國人是又氣又恨。
而法國帶了這個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