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列寧的庇護,斯維爾德洛夫和斯大林在政治上能走得那麼順利?
除開列寧的因素之外,斯維爾德洛夫能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古比雪夫看來就是找到了兩個足夠給力的小夥伴。頭一個是李曉峰,這位一手掌握情報系統,另一手伸入軍隊,為斯維爾德洛夫贏得了軍方支援。可以說沒有情報和軍方的支援,在鬥爭形勢錯綜複雜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斯維爾德洛夫還真不一定能幹過老道的托洛茨基和陰險的斯大林。
第二個給了斯維爾德洛夫寶貴支援的小夥伴就是魯祖塔克。別看魯祖塔克在黨內的實際權力並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一項最關鍵的優點。那就是列寧很欣賞他,願意聆聽魯祖塔克的意見。靠著能影響列寧的能力,當魯祖塔克支援斯維爾德洛夫的時候,那自然小斯這邊的腰板就要硬不少。
當然,對於李曉峰和魯祖塔克給予斯維爾德洛夫的支援,古比雪夫在心底也是有一番計較的,在他看來,李曉峰對斯維爾德洛夫的支援屬於硬實力範疇。而魯祖塔克的支援只能算軟實力。很顯然,古比雪夫認為硬實力更管用。
想當年列寧和托洛茨基怎麼搞成十月革命的?還不是有前線撤下來的百萬潰兵的支援,沒有軍隊的支援,分分鐘列寧和托洛茨基就會被克倫斯基砍了燉湯。甚至二月革命也是一樣,如果不是彼得格勒的軍隊反水了,尼古拉二世能下臺?
而軟實力則不一樣,想一想,隨著列寧退休,甚至在未來隨著列寧逝世,魯祖塔克所代表的軟實力將一點點消亡。而李曉峰所代表的硬實力隨著衛國戰爭進行只會逐漸增強。
講心裡話。古比雪夫覺得衛國戰爭爆發之後斯維爾德洛夫的選擇是相當的奇怪,在這個時候李曉峰的作用更加突出,從長遠考慮應該是拉住李曉峰。這才能穩固基礎。而斯維爾德洛夫卻傻乎乎的跟某人鬧矛盾,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反正古比雪夫是有些搞不懂斯維爾德洛夫的選擇,認為小斯這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過李曉峰卻不認為小斯這是犯糊塗,相反,小斯最近的動作意義非常深刻,可以說是經過通盤考量的決策。
為什麼斯維爾德洛夫要選擇打壓他,李曉峰認為這正是因為他所擁有的硬實力太強了!恐怕在斯維爾德洛夫看來,李曉峰所代表的硬實力派太強大了,必須加以限制。否則任由其敞開了發展,很快斯維爾德洛夫本人和魯祖塔克所代表的軟實力派就顯得可有可無。
而那時候不管是小斯還是魯祖塔克的政治地位就很尷尬了。到時候究竟聽誰的?
更何況就如古比雪夫所分析的,隨著為國戰爭的進行。硬實力派只會一步步做強,等李曉峰羽翼豐滿了,那也就是小斯下臺的時候。作為政治家,從來都只信奉政治利益,之前小斯、魯祖塔克和李曉峰之所以能形成鐵三角,那是源自外部的壓力。而現在外部的壓力幾乎已經不存在了,那內部自然要做出調整。而唯一要調整的物件也就只有李曉峰了。
斯維爾德洛夫如果不想今後被架空,不想成為一個提線木偶,那首當其衝要做的就是限制李曉峰,重新找到派系內部的平衡。所以,小斯之前的種種看上去很異常的舉動其實都是正常的,唯一可能不正常的,就是他的動作太急太大了。
當然,這也可能源自李曉峰給他壓力實在太大,小斯恐怕認為他一刻都沒辦法等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斯維爾德洛夫集團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會走向哪個方向,就要看斯維爾德洛夫、魯祖塔克和李曉峰的選擇了。
尤其是李曉峰,他的選擇極其重要。因為小斯已經做出了選擇,他是必然要調整派系內部的權力結構,而李曉峰是甘於被調整還是自己去爭取主動權或者乾脆自立門戶,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而李曉峰之所以將自己最核心的幾個小夥伴叫過來,為的也就是討論這個話題,商討未來的方向。
其中布林加寧首先發言:“暫時來看,託派的存在意味著我們還不能輕敵大意,如果這個時候發生內部爭論,很有可能會便宜了託派。”說著他望了李曉峰一眼,然後又小心地補充道:“我認為,暫時不應該採取太過於激烈的鬥爭手段,應當更有耐心。”
很顯然,布林加寧是傾向於不自立門戶的,他給出的理由也像那麼回事。確實,托洛茨基可沒有認輸,雖然下一屆他必然要下臺,但是他總要給自己的託派謀劃一二,不說繼續坐莊,總要在政治局當中保留相當的存在吧?
一旦李曉峰和斯維爾德洛夫鬧得太僵,恐怕就會被託派鑽了空子,到時候讓託派漁翁得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