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土共卻不嫌棄,對他們來說,有大炮就是好事,在戰場上他們費勁了千辛萬苦都收集不到多少火炮,有白送的傻了才嫌棄。
很快這批75小姐就裝備給了八路軍總部炮兵團,作為培養炮兵的教具使用。至於那些皮託炮,基本上都交給了野戰部隊,而且從野戰部隊的反饋來看,對皮託炮的評價是很高的。
第一是輕便,第二是打得很準,高明的炮手甚至可以將榴彈直接射入日偽軍碉堡的射孔之中。第三個優點,則是炮彈的來源有保證,用起來炮兵沒有顧慮。唯一有點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37炮威力太小了。
反正總體上來說,土共對蘇聯援助的火炮是十分滿意的,但是對蘇聯援助的步槍和機槍就不那麼滿意了。比如說莫辛納幹30騎槍,八路軍戰士普遍反映不如三八大蓋好用,槍托太窄後坐力太大,不適合體質比較差的中國士兵。
至於德普輕機槍。因為是蘇聯援助的都是早期型號,不能快速更換槍管,而且彈盤的可靠性也存在問題。遠不如zb-26好用。當然,對於缺槍少彈的土共來說。有槍總比沒槍好,只是覺得有些遺憾罷了。
截止到9月初,蘇聯在兩個月內援助了土共大約10萬支莫辛納幹,和大約三千挺馬克沁和一千挺德普輕機槍。初步緩解了八路軍戰士缺少武器和彈藥的窘境。
按照中蘇兩黨達成的協議,在九月底,八路軍和新四軍應該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作戰,癱瘓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線路,將東北地區的一部分鬼子重新拉回關內。
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自然還是大名鼎鼎的彭大將軍。而蘇聯方面則派遣庫利科夫作為顧問。
對於這次戰鬥,蘇聯方面報以了很大的希望,原因非常簡單,在西線,他們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隨著薩列法河作戰宣告失敗,大量的紅軍有生力量被消滅,為了堵上這些口子,必然要從其他戰線抽調兵力。其中遠東軍區陳兵近百萬,自然是政治局和軍委的第一選擇。
但是讓政治局和軍委苦惱的是。鬼子在找麻煩,得知紅軍在西線吃緊的訊息之後,這些時時刻刻都想著怎麼佔便宜的雜種。立刻向東北增兵,加大了對遠東軍區的壓力。
政治局和軍委希望,土共方面能給鬼子更大的壓力,迫使鬼子從新將注意力轉回關內,好減輕遠東軍區的壓力,以便抽調部隊填西線的坑。
“我軍很少進行大規模正面作戰,而且部隊剛剛才完成換裝工作,倉促發動如此規模的攻勢作戰,恐怕是比較困難的!”
彭大將軍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客觀上說他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滿打滿算。八路軍換裝也是這一個多月的事兒,短短的一個月之內。想讓戰士們熟悉陌生的蘇制武器確實很困難,恐怕是無法發揮出戰鬥力的。
對此,庫利科夫表示理解,但是也強調道:“我們也知道這樣的要求是強人所難了一點,但是在西線,蘇聯紅軍的態勢很不利,迫切地需要從遠東方面抽調兵力去抗擊德國納粹的侵略。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中國的同志能多分擔一點壓力。”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毛子的態度也很好,而且中央也決定配合蘇聯紅軍作戰,彭大將軍自然也不能多說什麼,很快他就提出了作戰方案。
這個方案跟上一次百團大戰差不多,依然是襲擊交通線路為主,對此庫利科夫有不同的意見:“破襲敵交通線路固然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希望這次作戰能夠多殲滅一些敵有生力量,只有儘可能多的消滅敵人,才能最直接的緩解布柳赫爾同志那邊的壓力。”
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破襲戰相對於殲滅戰簡單,可以說依然是游擊戰術,而殲滅戰就必須是硬碰硬,如果真要這麼打,八路軍的損失可能也會比較大。
對此,庫利科夫也是儘量的做工作:“我很瞭解你們的實際困難,但是我認為,殲滅戰和破襲戰完全可以一起打,而且打殲滅戰不代表八路軍和新四軍就要擺開架勢去同日軍的聯隊、旅團和師團正面硬碰。完全可以積少成多,將殲滅戰的規模限定在敵人中隊和小隊。遇上了大股的敵人一樣可以轉為游擊戰或者運動戰。”
如果只是中隊和小隊規模的敵兵,彭大將軍也沒有太大的意見,本來他就是個喜歡打硬仗的人,能和鬼子正面掰掰腕子,他求之不得。
經過一番討論研究,最終作戰方案有點類似於圍點打援了,在接下來的第二次百團大戰中,襲擊交通線和敵重要的據點,更多的是誘餌和幌子,為的就是將敵人的援兵引出來。如果敵人的增援部隊在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