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的政治地位一度在遷都莫斯科之後有所下滑,但是不管再怎麼下滑,那裡也是革命的聖地,是俄國僅次於莫斯科的重要核心城市。尤其是改名為列寧格勒之後,因為被冠以了導師大人的名號,這座城市的象徵性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不客氣地說吧,列寧格勒的市委書記比起一般的州黨委書記還高上兩分,至於列寧格勒州的黨委書記,那一般都得是中央委員級別的封疆大吏去坐鎮。
比如之前的不幸亡命的基洛夫,這位可就是正經八百的中央委員。實話實說,中央委員什麼根本就不算什麼,如果不是基洛夫跟斯大林關係十分密切,他根本坐不上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的位置。因為按照常理,這個位置至少得是候補局委去坐鎮,基洛夫還有點不夠格!
當然,基洛夫現在已經掛了,在他死了之後,圍繞誰接任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以及聯共(布)西北局書記的職務那是有一陣血雨腥風的。托洛茨基自然是推薦他的人盧那察爾斯基繼任,講心裡話,盧那察爾斯基這些年是越混越差,如果不是有托洛茨基硬撐著,連中央委員都保不住,反正這位是一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不可自拔了。
斯大林自然不想拱手讓出如此寶貴的位置,在他看來,小夥伴基洛夫死了他本來就需要安慰。而托洛茨基一點兒同情心都沒有,人基洛夫還屍骨未寒,就盤算著搶位置。實在是忍無可忍。
當時,斯大林強烈地推薦十分要好的小夥伴邵武勉接替基洛夫的職務。說起來,邵武勉也是個悲劇,之前在《真理報)當一把手,結果因為辦事不利和藐視托洛茨基的權威被導師大人唰了下去,在新一屆大會中依然只保住了中央委員的身份,否則。他怎麼也得混上個候補局委。
斯大林一直想著怎麼彌補邵武勉的損失,基洛夫一死。斯大林很自然的認為我的小夥伴死了那就得由我的小夥伴頂上去。所以他強烈地推薦邵武勉擔任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和聯共(布)西北局書記。
問題是,斯大林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其他的政治勢力並不認可,托洛茨基就不用說了。為了爭取主動,他怎麼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不光是他,跟著他混的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也看上了這個實職肥缺,一直只能在共產國際刷存在感的他們,很渴望講這兩個位置撈到手,對這兩個貨而言,這就等於是東山再起了。
不光是反對派要拆斯大林的臺,甚至在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聯盟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比如斯維爾德洛夫就認為:上一次是維護團結和鞏固政治聯盟。我讓著你斯大林,讓基洛夫上去了。這已經是給了你面子,你得領情。而現在。基洛夫死了,輪也輪到我的人繼任了吧?
於是乎圍繞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和聯共(布)西北局書記這兩個位置,幾方整治勢力糾纏在一起,爭得那個叫熱鬧。一場龍爭虎鬥之後,這兩個位置被一分為二,西北局書記依然在斯大林那邊。邵武勉上任,而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則被加米涅夫搶了過去。
實話實說。這一輪爭鬥中,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聯盟是吃了小虧的,丟掉了至關重要的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一職。主要的原因就是內部意見不統一,嚴重地分散了力量。為此,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是互相指責。斯大林說小斯不顧全大局,小斯則說斯大林不懂人情。反正這一次爭奪讓雙方的關係出現了裂痕,各自都是一肚子意見。
後面的事就更有趣了,大家都知道,很快在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的位置上連屁股都沒有坐熱的加米涅夫轟然倒臺了。這個位置又一次空了出來。於是乎又是一次好鬥,不過鬥了兩個多月,最後也沒有落實。
托洛茨基這回對不爭氣地盧那察爾斯基也死心了,轉而提出讓越飛上馬。斯大林則希望邵武勉兼任,至於斯維爾德洛夫則推薦布勃諾夫。從資歷上看,這三個人在仲伯之間,都是十月革命的老革命,尤其是布勃諾夫,此公在歷史上的1917年第一屆政治局上,可是當選過大長老的。只不過在這段時空,因為某仙人的加入,他混得不算太好,一直在中央委員上蹉跎,當然,也必須看到這位在軍事方面的影響力可是不小,作為軍委委員和曾經的總政治部主任,他是如今斯維爾德洛夫在軍方的第二號人物。
這一次,斯維爾德洛夫就是覺得應該推布勃諾夫一把了,怎麼的也讓他在下一屆進入政治局,這算是提前為布勃諾夫刷聲望和履歷。
不過布勃諾夫的對手也不可小視,實際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打算跟小斯一樣,都是藉著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這個平臺為下一屆大會做準備,很有可能誰掌握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