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6 戰鼓聲近

沒有認為現在的蘇聯就有這份實力,客觀上說蘇聯在世界主要強國中依然是吊車尾的存在,現在就想去挑戰大流氓的霸權,那就是自不量力。最典型的的榜樣就住在隔壁——看看德國人。國際政壇上的活雷鋒,以自身的毀滅挖斷了英法兩國的牆角,讓這兩國維持了數百年的殖民體系解體崩潰。客觀上促進了世界的發展。

李曉峰可不想當改朝換代的活雷鋒,最好還是像歷史上一樣,讓德國人去趟雷吧!說實話,這兩年德國人的表現真心是出色,希特勒這個傢伙雖然有點神神叨叨的,但還真有點本事,反正經過一系列的忽悠大法給英法兩國弄得五迷三道。不斷地解開鎖緊德國戰爭機器的枷鎖。

這期間,李曉峰是一直偷著樂。他真心想看看四年之後,被英法“寵壞了”的德國人沒有首先去消滅共產主義,而是第一鋤頭就挖斷帝國主義的牆根時,他們會是什麼表情。說實話。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當然,這還需要時間,而且蘇聯還得修煉好內功。否則,當帝國主義的牆根被挖倒時,蘇聯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獲取政治利益。

所以進入1935年下半年,李曉峰的關注重點就不是遠東戰場,而是正在蓬勃發展的蘇聯汽車工業。

和政治局關注的焦點不同,李曉峰並沒有將目光僅僅放在美國人那裡,如果僅僅是民用車輛。大量引進美國技術沒有問題。但是對於當時的蘇聯,尤其是紅軍來說,引進福特技術的吉斯卡車實在是湊合。是的。別看紅軍在二戰中生產了大量的吉斯卡車,但是這是迫不得已,是紅軍在沒有選擇下的選擇。

客觀上說,吉斯夠便宜,生產也簡單,很符合蘇聯的實際情況。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吉斯畢竟是民用車輛,載重能力和牽引能力有限。對於基礎設施落後的蘇聯來說,它真心只能湊合用。

與此同時,看看同時期的其他各國,軍用底盤都是專門設計的,效能比毛子的民用品高得多。歷史上在二戰中,毛子如果不是獲得了美國的大量援助,所謂紅軍的大炮兵主義根本就玩不起來(嚴重缺乏載重卡車)。

而現在,政治局關注的焦點依然是便宜的民用貨,如果不出意外,一旦開戰,載重卡車的短板就會要了紅軍的老命。李曉峰可不想掉坑裡,所以很有必要引進專門的技術,發展符合紅軍需要的載重卡車。

那麼當時的選擇多嗎?應該說還是不少的,德蘇關係還沒有徹底撕破臉,在汽車工業上,德國人還沒有卡脖子。不管是賓士、歐寶、寶馬還是man都有技術能滿足紅軍的需要。至於美國人,不管是貨車中的凱迪拉克(肯沃斯卡車,屬於佩卡集團)還是福萊納貨車公司也都能滿足需求,甚至連芬蘭的sisu(西蘇)卡車也能勝任。

不過李曉峰對這幾家都沒有興趣,德國貨雖然好,但是加工要求太高,不符合蘇聯的國情。在中小型貨車領域已經選了福特,大卡車就沒必要讓美國人繼續參合了,多元化的引進技術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很重要。至於sisu,誠然後來的西蘇卡車很符合蘇聯的路況,但是這畢竟是一家成立於1931年的公司,當年在技術上並不拔尖。而且引進芬蘭技術會讓一部分大佬很尷尬。

思來想去,李曉峰將目光對準了捷克和奧地利,不管是太脫拉、斯柯達還是斯太爾都能滿足紅軍的需要。而且作為東歐的這一票小國,其市場本來就不大,相信他們很願意拓展國際市場。

經過雅科夫的考察,李曉峰最後將目光鎖定了捷克的太脫拉和斯柯達。尤其是前者,作為卡車中的越野之王,它相當符合紅軍的野戰條件。畢竟紅軍需要的不僅僅是公路運輸卡車,而是擁有良好越野效能的載重底盤。

很快,在1935年12月,在李曉峰的強烈要求,以及提供無息貸款的支援下,引進太脫拉卡車及發展真正軍用底盤的工作全面鋪開。按照李曉峰的要求,重點發展的將是全驅卡車,重點就是6x6型號,甚至8x6和8x8型號也在未來規劃當中。

說實話,對此李曉峰是很急迫的,眼看就是1936年了,滿打滿算離德國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兩年多的時間。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全方位的榨乾太脫拉的技術,這真心是個難題。

為此,某仙人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對於捷克來的技術專家,一律用中央委員的標準予以接待,甚至從全國抽調最好的技術人員跟著學習,那真心是一分一秒都不帶浪費的。

在李曉峰的扶持下,在烏拉爾山區,一座嶄新的汽車城拔地而起。這座後來被稱為安德烈工廠的汽車城,從1941年6月開始在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