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6 調整

高射機槍。

機械化步兵師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機械化程度。開始大量的裝備ba-20型裝甲汽車,甚至按照總裝備的要求,開始研發新型能夠伴隨坦克作戰的履帶和半履帶車輛。

這就是馬上就要提到的mt-lb36型履帶裝甲輸送車。別看這個車有個mt-lb的字首。但它真心和蘇聯在1970年代弄的那個mt-lb裝甲輸送車沒太多關係。這種由北方工業生產的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其實就是天朝63式裝甲輸送車的山寨版,幾乎是一模一樣!

實際上對於已經搞定了54s工程的北方工業來說,弄一款基於現成技術的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沒有任何難度。現成扭杆懸掛,甚至因為重量輕,難度更小。現成的發動機,將b2-34拆掉半組汽缸,改成直列式型號就ok了。

當然。這種戰鬥全重不超過13噸的裝甲輸送車防禦自然不太好,也就是抵禦機槍彈的水平。戰場生存力比較有限。但是相對於半履帶車輛,甚至相對於蹲在坦克上時刻擔心車禍的步兵們來說,mt-lb36就是很理想的載具。

可惜的是,蘇聯的工業能力實在有限。連載重卡車的缺口都填不滿,而且全履帶車輛造價更貴,mt-lb36也就只能裝備機械化部隊和少部分近衛部隊使用了。直到二戰末期,當機械化部隊開始換裝真正能伴隨坦克突擊的步兵戰車時,換裝下來的mt-lb36才進入摩托化步兵部隊使用。

蘇聯紅軍在二戰中使用最廣泛的還是裝甲汽車,比如在德軍和美軍中使用廣泛的半履帶車輛,在1938年開始投產,裝備了一部分紅軍摩托化部隊之後。在殘酷的戰鬥中,很快毛子就放棄了這種越野能力不上不下。既沒有mt-lb36好,但是造價又比普通裝甲汽車貴很多的非驢非馬貨色了。

陸軍的改變不僅僅體現在新坦克、新的履帶輸送車上,更重要的還是體現在炮兵的機械化程度上。在此次衝突爆發時,哪怕是像機械化步兵第一軍這樣的王牌部隊,其炮兵也就是履帶拖拉機充當牽引工具,甚至還有不少是靠卡車牽引的,至於什麼自行火炮?聞所未聞。

隨著mt-lb36進入現役,情況開始改變了。首先是團屬的迫擊炮被裝上了mt-lb36的底盤,緊接著122榴也開始被裝上mt-lb36的底盤。實現了很原始的自行火炮。甚至基於mt-lb36底盤的指揮車、醫療車、通訊車也開始普及,大大的改變了紅軍機械化部隊野戰條件下的保障能力。

而在mt-lb36底盤改裝上嚐到了甜頭的紅軍並不滿足這種成果,在1939年啟動了第二代履帶通用底盤的設計工作,準備研發一款能夠包打天下的通用底盤,這一款底盤將包括履帶輸送車、履帶步兵戰車、122毫米和152毫米自行火炮、以及火箭炮發射平臺等等。

按照紅軍的計劃,這款第二代通用底盤將換裝紅軍所有的機械化和摩托化部隊,充分地發揮出大縱深作戰的威力。可惜的是,二戰的突然爆發,打亂了紅軍的計劃,換裝工作才剛剛開始,殘酷的戰鬥就讓紅軍不得不繼續維持之前落後的裝備生產線,一直到1943年,當戰場環境大大好轉之後,才重新開始換裝工作。

當然,在1935年談這些還有點早,畢竟mt-lb36都還沒有服役。而且和機械化軍力突然增加的陸軍航空兵大隊來說,mt-lb36都顯得不是那麼高大上。根據羅科索夫斯基的建議,這個陸航大隊將裝備十八架武裝直升機,暫時當然是s11湊數,今後會有大發展的。

這一系列改變被正是提交給軍委討論之後,問題就來了:爭論的焦點問題是共產國際履帶牽引平臺的普及問題和空軍戰機的換裝問題。

你問什麼這兩個問題會是焦點呢?很簡單,首先,履帶牽引車涉及到了拖拉機的產能問題,這種基於t-24坦克底盤改裝的履帶牽引車效能還是不錯的(至少能滿足紅軍炮兵的要求),但是工廠為了完成工業任務,也就是為了保證集體農莊化的進行,農用拖拉機才是優先專案。

在這一點上斯大林甚至跟托洛茨基是一致的,他們反對共產國際牽引車擠佔農用拖拉機的份額,甚至認為這種履帶牽引車太貴了,紅軍應該使用農用拖拉機就行了。

說到底還是囊中羞澀以及蘇聯的基礎設施建設太差勁,看看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對履帶式牽引車有太多興趣嗎?沒有,半履帶車輛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可蘇聯糟糕的交通和基礎設施讓紅軍的炮兵面對的是個爛攤子,高等級公路太少,野外泥濘的土路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