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非正式的會面如何呢?”
這個建議立刻就打破了僵局,正式會面確實不好弄,又要爭東道主,還要論地位是否對等。那乾脆就別弄這麼正式,大家進行一次非正式會談吧!反正這次會面也僅僅只是碰頭接觸而已。
根據李曉峰的提議,關於誰當東道主的爭論也可以結束了,既然是非正式會議,那就別去正式的場合,大家找一個僻靜的地方見面就成了。那麼這個地點在哪裡呢?大西洋上。
三家決定開著軍艦在大西洋上找個安全的海域碰頭,這樣既安全又可以保密還不受干擾。於是乎在1943年1月份。李曉峰就乘坐紅海軍的重巡洋艦莫斯科共青團員號出海了。
五天後,三家的艦隊在百慕大附近海域碰頭了。羅斯福依然是乘坐的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丘吉爾乘坐的則是倫敦號重巡洋艦。三家都選擇了重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等主力艦。
當然,這也是有說道的。為什麼不乘坐戰列艦或者戰巡呢?以這三家的海軍實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外交場合不就是撐場面麼。之所以不這麼做,英美方面的原因是為了給即將進行的火炬行動做準備,寶貴的戰列艦都在進行戰前最後的保養和檢修,為了一個儀式性的活動而打斷實在划不來。
至於李曉峰,以他的個性當然希望講排場,但是蘇聯這個排場不好講哈。其能夠前往大西洋的戰列艦都是清一色的德國貨,而且還都是一戰的老爺艦。坐他們出海恐怕更加跌份。而出動航空母艦又太誇張,所以李曉峰也只能矮子裡拔將軍了選重巡了。
當然,蘇聯的35型重巡洋艦線條還是很漂亮的,至少比英國風的倫敦號漂亮。而且倫敦號還是1929年服役的老爺艦,在這方面莫斯科共青團員更現代化更能顯現蘇聯的工業能力。
對此羅斯福都深有感觸,他指著倫敦號說道:“英國就像倫敦號一樣正在老去,而俄國人卻生機勃勃……他們將是美國未來最危險的對手!”
三艘重巡洋艦很快就下錨了,如果從空中望去,就能看到在三艘重巡洋艦周圍圍了一圈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那場面還真是壯觀。
這次非正式的會面安排也很有意思。除了李曉峰之外,竟然還有一個特殊的客人——戴高樂。這位未來的法國總統乘坐一艘驅逐艦也參加了會面,只不過和那三家的“大氣上檔次”相比。他這個自.由法國領導人和驅逐艦座駕真心是跌份。
當然,讓戴高樂感到憤憤不平的是羅斯福對他的態度很冷淡,幾乎都不願意同他做深入的交流。這讓法國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挫傷,如果不是丘吉爾始終在其中斡旋,法國人真心是一刻也待不下去。
丘吉爾也挺奇怪,雖然他也不喜歡戴高樂那個過度驕傲的臭脾氣,也認為法國確實很挫。但是他覺得自.由法國還是有意義的,尤其是在未來的火炬行動中,自.由法國說不定能發揮重大作用呢?
丘吉爾所謂的重大作用。自然是瓦解北非的法國軍隊的抵抗意志,或者乾脆就讓他們倒戈。如果能不費一槍一彈搞定法屬摩洛哥,給戴高樂一點面子又算什麼?
李曉峰是饒有興趣地看著自.由世界大佬們“內訌”。他對戴高樂的態度是既不熱情也不冷淡,一副就事論事公事公辦的架子。只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戴高樂卻對他印象很不錯,這位未來的法國總統在日記中寫道:
“百慕大一行使我有一種緊迫感,盟國並不關心自.由法國,甚至是看低我們。美國人更像暴發戶一樣傲慢無禮,英國人雖然竭力地拉攏我們,但是其打的是什麼盤算我是一清二楚……這次會面中,倒是俄國人給我不一般的感覺。安德烈.彼得洛維奇並沒有俄國人慣有的粗魯,對我們不卑不吭,以絕對平等的姿態展示了他對法國的尊敬。”
說實話,後來李曉峰看到這段回憶時是莫名其妙,他也不明白戴高樂怎麼就認為他對法國帶有敬意。說實話,他和羅斯福的態度差不多,對高盧雞都是比較鄙視的。只不過羅斯福完全表現出了這種鄙視,而他則更加含蓄。
其實咱們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戴高樂為什麼對某仙人更有好感了。作為一個驕傲的法國人,一個民族榮譽感異常旺盛的人,戴高樂其實很在意外界對他的態度。
如羅斯福一般的冷漠和鄙視,自然讓他極大的不滿,而丘吉爾那種照顧小兄弟一樣的周到熱情,無疑在法國人看來是一種憐憫和施捨,是強者對弱者的照顧。
問題是,戴高樂什麼時候認為自己需要這種憐憫和照顧了?他始終認為他代表的是法國,而法國和英國、美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