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的那幫老頭子最近確實有點不耐煩了,準備了這麼老長的時間,卻總不見某仙人動手,他們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趕走土耳其人奪回君士坦丁堡。
是的,東正教始終不承認土耳其人對君士坦丁堡的新稱呼(伊斯坦布林),只有奪回君士坦丁堡,正教會才能重新跟羅馬的公教會平起平坐,這一天他們已經等了太久了。
李曉峰當然也希望這幫貨能一舉成事,但是很顯然這幫貨沒有這個能力,實際上李曉峰找這幫傢伙也就是弄個藉口而已,畢竟蘇聯不太方便直接對土耳其出手。
實際上巴爾幹半島的問題一點兒也不比中東簡單,一樣是民族宗教問題極其尖銳,一樣是亂七八糟的勢力匯聚的地點。尤其是現在,二戰還在進行當中,一些關鍵性的棋子還沒有就位。
那麼李曉峰所謂的關鍵性棋子是誰呢?有兩個,一個是南斯拉夫另一個則是保加利亞。這兩個國家算是巴爾幹最有名的攪屎棍子,反正巴爾幹的這點破事跟這兩個國家都脫不開關係。
先說南斯拉夫吧,說實話,南斯拉夫這個稱呼就跟印度差不多,很難說是個地理概念、也很難說是一個民族概念,後來我們所知的南斯拉夫,在一戰之前還是一個大拼盤,這個國家實際上就是一戰分贓所建立的塞爾維亞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所以要說起南斯拉夫首先就得說起塞爾維亞,塞族是打造這個王國的基礎。當然,從歷史上我們知道,塞爾維亞人混得並不如意,東羅馬帝國完蛋之後,土耳其來了。而塞族生活的區域正好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和哈布斯堡家族對峙的前線地帶。
好在隨著奧斯曼土耳其逐漸衰落,塞爾維亞人獲得了獨立的機會,1804年“黑喬治”彼得洛維奇率領部隊起義。成功的將土耳其驅逐出了塞爾維亞人的地盤。只不過弱小者反抗強大者總不是那麼容易的,經常會發生反覆。到了1813年黑喬治又被土耳其打敗了,只能流亡奧利地。
當然,這依然不是全部,再次在俄國朋友的幫助下,另一位領導人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再次帶領塞族起義,成功的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承認了塞爾維亞的公國地位(請注意,公國這一點很重要!)
塞爾維亞作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高度自治的公國存在。也就是說塞爾維亞人依然要受土耳其人的牽絆,並沒有取得完全的獨立。而重要的原因就是1815年起義的這位領導人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是個徹頭徹尾的政客。
這位仁兄最擅長的是用妥協的辦法做交易。從而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塞族的“獨立”。應該說這位在雞蛋上跳舞的水平很高,因為當年直接插手這件破事的有三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此外還有兩大流氓虎視眈眈——英法。
其中沙皇一直是南斯拉夫兄弟們的支持者,一直致力於從奧斯曼土耳其的鐵蹄下解放受壓迫的南斯拉夫兄弟(包括塞爾維亞、保加利亞)。
但是有意思的是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卻選擇了同奧斯曼土耳其妥協,為此不惜幹掉了1804年起義的帶頭大哥,也就是那位流亡奧地利的黑喬治(彼得洛維奇重返塞爾維亞時,米洛什下令將其刺殺)。
一直到1878年,當斯拉夫帶頭大哥沙俄終於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根據柏林會議達成的協定,塞爾維亞才真正的獨立(保加利亞也一樣)。當然,米洛什的後代米蘭.奧佈雷諾維奇四世並沒有在1878年立刻宣佈獨立。而是在四年之後才宣告塞爾維亞王國成立。
請注意,如果按照華夏人的傳統觀念,塞爾維亞好不容易獨立了。這算是大功告成,今後就要開始沒羞沒臊的美好生活了。但是生活從來不是這麼簡單,這個奧佈雷諾維奇家族一個個都是奇葩,而且權力慾望十分強烈,正是這兩點造成了後面一系列的慘劇,甚至可以說一戰的爆發跟這個家族的統治有脫不開的關係。再加上獨立之後塞族民族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思潮空前膨脹,讓這個國家的未來籠罩在陰雲當中。
獨立之後的塞爾維亞生活一點兒也不幸福,國王們想盡辦法的增強自己的權力,不惜將憲法作為抹布。反正是隨便塗抹。奧佈雷諾維奇家族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就將當年起義和帶領塞爾維亞獨立攢下來的聲望揮霍一空了。
到了米蘭的兒子亞歷山大當政的時候,矛盾達到了頂點。不過在此之前容我多說一句這對奇葩父子的破事。1883年剛剛成立的塞爾維亞王國就爆發了多項危機。首先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地方起義——蒂莫克叛亂。
米蘭國王從殘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