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69 改 革

李曉峰遇到了什麼麻煩呢?嘿,那還真不是一般的麻煩,是大麻煩!

經過1941年的戰鬥,李曉峰或者說軍委中一部分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一點——總參謀部的權力太大了!如果總參的權力沒有那麼大,圖哈切夫斯基就很難在戰鬥初期大包大攬,也自然不會導致全盤陷入被動。所以從1941年10月份開始,軍隊內部就有呼聲要求改組總參謀部,限制總參謀長的權力。

好吧,說到這兒,大家就應該知道麻煩在哪了。圖哈切夫斯基並不認為自己的權力過大了,反而認為自己的權力太小,他更希望總參謀部大包大攬,而不是讓下面一群“無理取鬧”的傢伙給他架空了。

於是乎改組總參謀部就這麼耽擱下來了,一直到托洛茨基對圖哈切夫斯基徹底的失望死心,這個事兒才出現了轉機。尤其是這一次,托洛茨基找圖哈切夫斯基要t-54遭到斷然拒絕之後,老託也覺得圖哈切夫斯基太不像話了,似乎總參謀長有凌駕于軍委之上的嫌疑?所以當李曉峰再次提出改組總參謀部限制總參謀長的權力時,老託和他是一拍即合。很快改組工作就風風火火的開展了。

按照李曉峰的設想,軍委作為最高軍事權力機構,自然是最高階的,而名義上的國防人民委員會那就是一張皮,依然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在軍委之下,四總部依然予以保留,但是還要新設總幹部部,也就是說原本的四總部變成了五總部。

那為什麼要設定這個總幹部部呢?自然是將原本屬於總參的人事大權剝離出來,不能讓總參謀長既要管訓練、又要管戰略、還要管全盤指揮以及一手把控人事大權。這權力簡直大到沒邊了。

李曉峰不光是要將原本屬於總參的人事權力剝離,還要將原本在總參謀部下的三軍作戰部升格為三軍司令部。有同志可能要說了,以前三軍作戰部不就是相當於三軍司令部嗎?何必多此一舉?

這並不是多此一舉。三軍作戰部雖然名義上履行三軍司令部的職權,但那畢竟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三軍作戰部依然只能管作戰這一塊,在其他事務上必須唯總參謀長馬首是瞻,這種限制相當大。

而升格成為三軍司令部就不一樣了,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理所應該的該管各軍種的所有事務,等於是從總參謀長手裡搶回了一大把權力。

反正李曉峰的這個提議,是獲得了海軍和空軍的強烈支援,海軍元帥奧爾洛夫和空軍元帥阿爾克斯尼斯真心是受夠了圖哈切夫斯基的干涉,能夠自立門戶自然要舉雙手雙腳支援。在這方面唯一能給圖哈切夫斯基支援也就是小夥伴亞基爾了。只不過現在亞基爾有些草雞,說不上話。

請注意李曉峰的動作還沒有完,接下來他還要打破圖哈切夫斯基第二次上臺之後搞出的大軍區制度。原因很簡單,這個大軍區運轉起來實在是不方便。

這麼說吧,四大軍區管的地界太大了,對於各軍區司令來說,實在有點鞭長莫及和力不從心。尤其是特里安達菲洛夫這種直面德國侵略的大軍區司令員,那真心是一個頭比三個大。

這麼說吧,整個蘇聯紅軍70%的武裝力量都集中在莫斯科中央軍區,你數數特里安達菲洛夫要指揮多少部隊:波羅的海方面軍、白俄羅斯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再加上空軍海軍,特里安達菲洛夫這個軍區司令恐怕不比圖哈切夫斯基這個總參謀長輕鬆。而且這也導致特里安達菲洛夫和圖哈切夫斯基的權力高度重疊,如此一來摩擦和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了。

按照理想的劃分方式。一個莫斯科中央軍區完成可以拆成至少五塊——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列寧格勒軍區、莫斯科軍區、基輔軍區、白俄羅斯軍區,這樣壓力就小很多了。

像圖哈切夫斯基那種大軍區(或者說是戰區)的搞法,實在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有的軍區能忙死,而有的軍區則閒得發黴,比如說中亞軍區司令員葉戈羅夫,衛國戰爭爆發以來,真心是閒得蛋疼啊!所以,李曉峰認為。大軍區還是必須拆散,免得權力過於集中。也免得軍區和總參謀部之間矛盾太多。

比較有意思的是,圖哈切夫斯基雖然反對改組總參謀部。但是不反對改組大軍區,原因很簡單,像特里安達菲洛夫這樣的大軍區司令員實在是頂得他蛋疼,將大軍區拆散了,可以“各個擊破”,方便他更直接的掌控部隊。

不過圖哈切夫斯基這種只想佔便宜,不想付出的想法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經過一個星期的激烈爭論,最終李曉峰的提案被全盤透過了,原因是某仙人的提議是現階段最好也是最能平衡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