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吧,德國的坦克總設計師必須遷就各分系統,要為下面的各子系統的“超標”買單,比如虎王那門過於牛逼的主炮。而蘇聯的坦克總設計師是大牛,什麼樣的垃圾到了他們手裡都能攢出價效比超高的設計。
比較經典的兩個例子就是t-34和t-54,這兩輛坦克上有過什麼劃時代的技術嗎?t-34是火力超強還是裝甲超厚?t-54的分系統中又有什麼獨樹一幟的東西?
很明顯,都沒有,甚至t-54有些方面還很粗糙,比如連火炮的雙向穩定器都沒有(只有高低向穩定器),發動機是千年不變的b2系列,傳動還是垃圾之極的固定軸機械式。
這麼說吧,不管是t-54還是t-34,將其拆成零碎,可能你的第一感覺就是——我勒個去,這是一堆垃圾啊!
問題是,大牛的蘇聯坦克總設計愣是將這堆垃圾組合成了讓西方膽寒的鐵甲洪流,什麼叫牛逼?這就叫牛逼!套用李大嘴的話說:“但凡是好廚子都能用好材料做出好菜,但真正的大廚卻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做出佳餚!”
很顯然,德國的總設計師屬於前者,而蘇聯的總設計師屬於後者,誰更牛逼是一目瞭然了。
回到戰場上,再看t-54,作為一款比t-34早期型重十噸的“重型”坦克,它的最大高度竟然比t-34還要低幾公分,不得不說,蘇聯設計師這是下了大工夫。再看看黑豹,裝甲防禦低於t-54,但重量卻幾乎要超出10噸,而且車高3米。比t-54高出一大截。在戰場上,目標更大的黑豹自然更容易被發現,而外形低矮的t-54無疑生存性更高。
當然。有同志會吐糟t-54內部空間狹窄,大談什麼人機工效。不過人機工效有那麼重要嗎?不否認人機工效好的產品確實用著舒服。但是坦克是一般的民用產品嗎?這是殺人的機器,第一位的是戰鬥效能,至於成員是不是特別舒服,這真的很重要嗎?尼瑪,這又不是長途汽車,是不是睡覺帶臥鋪的坦克才是好坦克?
對於蘇聯這種總體重工業能力比較落後的國家而言,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讓某一項武器的效能盡善盡美,那將會消耗更多的資源。而且最後的戰鬥力也不會是最優。關注主要效能抓住主要矛盾,這才是有取有舍,才是王道。
比如現在的老赫姆斯特拉就對t-54的能行萬分滿意,低矮的外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中彈機率,透過消減體積節省出的重量全部用在了加強裝甲,這又讓t-54的防禦力變得空前強大,可以說現在,德國的任何坦克都奈何不了它分毫。
如果他動作夠快,射術夠好的話,老赫姆斯特拉可以愜意的一一將包圍上來的德國坦克打爆。反正包圍過來的四輛德國坦克已經被老頭幹掉了一半。只剩下兩輛黑豹不依不饒的繼續逼近。
“800米,穿甲彈,放!”
韋伯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次開炮了。在之前的歷次射擊中,他不止一次地命中了對方,但是讓他鬱悶的是,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所有的炮彈都被炮塔彈飛了,除了能給對方鬆鬆筋骨之外,屁用沒用。
“繼續前進!”
當又一發穿甲彈再次被彈飛之後,德國車長惡狠狠地下達了命令,從一千米的距離上他們開始發動進攻,但如今進入了800米以內。可依然奈何不了對方,難道要進入500米之內才有戲?
如果這位可憐的車長知道他使用的pzgr.39穿甲彈在零距離上也打不穿t-54的正面裝甲時。估計他恐怕會崩潰。不過這這位車長還是很聰明的,發現t-54的裝甲比想象中還要強大時。他就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儘量的加速,快速的接近對方,從側面發起攻擊。
這管用嗎?還別說真有點用,前面說了t-54的觀瞄系統是很簡陋的,相當考驗炮手的的水平,打固定目標可能還湊合,但是攻擊移動中的目標,真心是費勁。尤其是老赫姆斯特拉此時基本還沒有修正射擊諸元的可能,所以命中率是進一步下降。
“你姥姥的,有種你丫別跑!”
老頭連續三次都打了飛機之後,也怒了,此時他多麼希望自己的座駕沒有跛腿啊!那樣他分分鐘就能教育德國佬該怎麼做人了。而現在,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兩輛黑豹從左右兩翼包抄,但是卻沒有一點辦法。
情況很明顯了,不管他攻擊哪個目標,另一輛黑豹都能成功繞到側翼攻擊它。t-54的前半球防禦是很給力,但是後半球可沒那麼強了,以黑豹的火力可以輕鬆的幹穿之。
不過老赫姆斯特拉也不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