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的習慣,他將獨自一人乘車離開,等到他上車的一剎那,那就是動手的最好機會。卡普蘭慢慢的調勻了呼吸,儘可能的讓自己顯得正常,她決不能在動手之前就被發現。
人群慢慢的向汽車方向移動,而卡普蘭也開始緩緩的向同一個方向走動,作為一個高度近視,她必須站在足夠近的位置。才能瞄準列寧。
場面近乎於窒息,至少在斯莫爾尼宮外面的諾維科夫緊張得都屏住了呼吸,他的手心全都是汗,心臟隨著人群和卡普蘭的腳步緩緩的跳動,雙方每接近一步。他都緊張得要死,生怕下一秒鐘,卡普蘭就被發現或者攔住。
不過他的擔心似乎有些多餘。被愉快氣氛所籠罩的列寧一行人,完全沒有留意到近在咫尺的威脅,他們歡快的討論著政 治問題,暢談著革命的未來,氣氛很熱烈,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這裡面也只有李曉峰依然是三心二意,或者說是煩躁不已。他已經開動了腦筋。但是根本就想不出混上導師大人座駕的藉口。隨著距離越來越近,他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煩躁。
怎麼辦呢?
李曉峰抬起頭望了汽車一眼,再過幾秒鐘,導師大人就要上車離開,要不哥麼直接去導師大人的住所竄門?這個辦法不是不行,但是李曉峰不喜歡這麼做,他更希望間接的提醒導師大人別忘了自己的功勞。讓他沒皮沒臉的去跟導師大人要官要好處,他覺得丟人。
列寧站在了車前,最後同身邊的同志握手告別,下一秒鐘,他可能就會拉開車門,做進車裡,這時候李曉峰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喊了一聲:“列寧同志……”
列寧很自然的轉過身來,他注意某人很久了,因為他能看出某人一直是憋著話的,不過某人一直都沒有開口,他自然也不會主動開口去問。沒辦法,某仙人要臉,列寧這個大導師更加得要臉不是?
萬一某人是開口要官,或者提一些讓他很為難的要求,列寧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前面說過了,列寧對於怎麼處理某人的功績問題也是非常頭疼的,論功行賞某人資歷太淺也太年輕,可是不論功行賞又有些說不過去。所以列寧暫時也只能裝傻,乾脆裝作不知道。不過他心裡也有了決斷,大不了在局外補償某人一點,或者乾脆的,如果某人提出了什麼不太過分的要求,就順水推舟的答應。
所以,此時,當李曉峰出聲之後,列寧下意識的認為某人是準備提要求的,雖說這個場合不太合適,但列寧也覺得,人多反而有好處,這種場合你小子恐怕不太可能提出太過分的要求,而且如果你不識趣,提出了太過分的要求,我也好拒絕。
可能有同志要說,列寧這個思考方向錯了吧!如果某人提出過分的要求,私下裡才好拒絕,才好做說服工作吧?一般情況下,這是對的。但是某人的情況特殊啊!
列寧是覺得自己理虧,換做私下的場合,沒有外人的時候,如果某人向他提出過分的要求,他還真不好直接拒絕。而公開場合就不一樣了,人多借口好找啊!
他可以順水推舟的說:“你小子提要求的場合不對,在同志們面前提,我如果就這麼答應了你,那其他的同志會怎麼想?你得注意影響是不是。所以當時我只能拒絕你的要求,不然你開了這個頭,大傢伙都公開提要求,我怎麼處理?這樣吧,這一次你吸取教訓,以後有什麼要求私下裡先溝通,你這回的要求我就不能答應了。下一次優先照顧你!”
列寧的策略是對的,但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李曉峰並不是提要求,只聽見他喊了導師大人一聲之後,中間稍微有一個小的停頓,可是後面的話馬上就變成了:“小心!列寧同志!”
列寧還沒反應過來,李曉峰就像大鵬展翅一般的撲了過來,隨即他耳邊傳來了三聲清脆的槍聲——砰砰砰!
這三聲槍響就像往風平浪靜的湖面裡丟了一塊大石頭,短暫的沉默之後,人群裡發出了一片驚呼:
“有刺客!”
“衛兵!”
“保護列寧同志!”
應該說這片咋咋呼呼的聲音來得有點晚,純粹就是馬後炮,就像像歷史上卡普蘭刺殺列寧時的情況,一片混亂,場面亂糟糟的,直到兇手大搖大擺的跑出了斯莫爾尼宮,才想到去捉拿刺客。
應該說歷史上的卡普蘭恐怕根本就沒有逃跑的意思,如果她真的要跑,早就逃掉了。歷史上的她有一種以身殉道的美感,當時她溜溜達達的走出了米海爾松工廠的大門,靠在廠區外謝爾普霍夫大街邊的一棵樹,異常冷靜的看著憤怒的工人和水兵向她湧過來,甚至這個時候她還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