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時間,消耗了太多的汽油,當然也可能是我太捉急撤離戰場,將油門踩到了底……反正在半路上我不得不拋棄了它,我和奧爾巴克(車長)一起狼狽地逃離了坦克,一路狂奔衝進了德國人的掩體才僥倖逃出生天……”
應該說ft-17在這場戰鬥中發揮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這種最大功率35馬力,最大速度不到10公里每小時的小豆丁實在太脆弱了。大口徑榴彈,甚至中小口徑榴彈的直射都能讓它癱瘓,越壕越障能力相當有限,而且火力嚴重的不足。指望用它來突破堅固的防線是有些不現實的。
目睹了ft-17作戰過程的俄德兩國軍官在同一時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老牌容克軍官和大炮兵主義的擁護者格爾茨伯爵對這種新武器完全不看好,他在給上級的報告中寫道:“ft-17的表現異常拙劣,這些可憐的鋼鐵爬蟲簡直不堪一擊,戰場生存能力十分脆弱……將突破敵人防線的希望放在它們身上簡直就是異想天開……能打破僵局,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只有大炮,口徑越大越好,射程越遠越好……我們需要的是重炮,而不是譁眾取寵的玩具……”
而另一邊。圖哈切夫斯基卻寫道:“ft-17 讓我眼前一亮,誠然他的表現不是那麼出色,問題也相當多,但是我們必須容忍一種剛剛才誕生不久的武器會出現問題……如果能有一種速度更快、火力更強、越壕能力更出色的坦克。完全可能突破那些讓人乏味的戰壕……俄國需要這種新武器,有了它,我們能夠避免付出更多生命和鮮血的代價……”
當時,在圖哈切夫斯基的設想中,坦克將作為一種攻堅武器被使用,他想要的是一種裝甲足夠厚,能夠免疫戰場上大部分攻擊,而且本身擁有強大火力的“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將像怪獸一樣碾碎敵人的防線,掩護步兵去奪取敵人的陣地。
當然,現在談這些還太早了。暫時來說,圖哈切夫斯基不要說重型坦克就連輕型坦克都不一定能有。以俄國薄弱的工業能力,量產汽車都搞不定,就更別提神馬坦克了。
而且在這個年代,在俄國還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對摩托化和機械化沒有任何興趣,草根出身的他們更喜歡另一種傳統武器——騎兵。
歷史上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根據列寧的命令組建了第一支工農紅軍——工農紅軍第一軍。在1918年3月初,該軍編制中有十個步兵營、一個機槍團、2個騎兵團、一個炮兵旅、一個重炮營和兩個裝甲營。
從第一軍的編制中我們就能看到,騎兵佔據很重要的地位。當然,第一軍存在的時間相當的短,同年5月。該軍就被撤銷了番號,所屬部隊補充編入了彼得格勒軍區的步兵第1-4師。
不過這是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情況,而在烏克蘭和頓河流域,情況就不一樣了。紅十軍的老大伏羅希洛夫是騎兵支持者,他的部隊中最強大的就是騎兵力量。
在斯 大林的支援下,社會主 義第一騎兵團在他的部隊中誕生。而且很快就擴充成為第一騎兵旅,不久的將來它還會繼續被擴充,1919年3月14日,該旅擴充成為第四騎兵師(前面提到過,朱可夫後來將要指揮的那支部隊)。
這依然也不是結束。不久它還會被擴充為第一騎兵軍以及後來聲名顯赫的第一騎兵集團軍。不客氣地說,這個第一騎兵集團軍就是斯 大林在軍隊內部的嫡系,集團軍長是布瓊尼,政委是伏羅希洛夫。一個集團軍出了兩個1935年授銜的元帥,可見有多牛。
不過,這兩個貨都不是什麼牛人,第一騎集最牛的是在內戰中發掘出了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鐵木辛哥、葉廖緬科、巴格拉米揚、梅列茨科夫、格列維奇、雷巴爾科和科斯堅科一堆牛人。
當然,在這裡並不是要宣揚俄國騎兵有多牛逼,實際上一戰已經宣判了騎兵的死刑。也只有在俄國內戰這個比較奇葩的戰場上,騎兵才能發揮出作用。而在其他的戰場上,比如兵臨華沙的那一戰,俄國騎兵就被打得灰頭土臉,上面提到過的這一堆牛人所帶領的第一騎集真心是被打慘了。
而且就算不提外戰,內戰中第一騎集也不見得是最牛的。因為某些政治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人只記得第一騎集的大鬍子布瓊尼和“大個子”伏羅希洛夫(特別更正一下,伏羅希洛夫個子並不高,當初我有點想當然了,這貨身高很可能不足一米六。不過要更正之前的章節太麻煩了,大家將“大個子”理解為調侃和諷刺吧……),實際上在紅軍騎兵中還有牛人的,那就是第二騎兵集團軍司令米羅諾夫。
這位兄臺真心是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