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盧甘斯克到卡緬斯克,走陸路這一段大概是八十公里多一點,這點路程沒有火車也能接受。奪回卡緬斯克之後,就可以直接乘火車向東逃跑,沒必要跟紅軍在雞肋一樣的米列羅沃死拼啊!
想通了這一點,克拉斯諾夫立刻就下定了決心,停止進攻米列羅沃,再繼續攻打這裡沒有任何意義,趕緊奪回卡緬斯克才是最重要的!
早上七點,當布柳赫爾和鮑里斯還在計劃怎麼加強防禦,怎麼迎接下來白軍的狂攻之時,卻看到了大跌眼鏡的一幕——克拉斯諾夫的部隊停止了進攻,只留下小股部隊殿後牽制,主力突然掉頭南下,沿著鐵路線向卡緬斯克方向奔去。
“這個克拉斯諾夫還有點本事啊!”鮑里斯感嘆了一句。
確實,這種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而克拉斯諾夫一聽到卡緬斯克失守的訊息,立刻就能抽身,馬上就向更關鍵的卡緬斯克進軍,這個傢伙確實算有點本事!
“他就算奪回了卡緬斯克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布柳赫爾卻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可能有同志會感到迷惑。剛才作者君你不是還說無論走哪條路東逃,白軍都必須拿下卡緬斯克嗎?怎麼一轉眼布柳赫爾又說卡緬斯克沒有軍事意義呢?堂堂蘇聯元帥不會這麼沒水平吧?
這麼說吧,不是作者扯淡。也不是布柳赫爾沒水平,白軍想要東逃肯定是要拿下的卡緬斯克的。這是交通樞紐,躲都躲不過去。但是紅軍要想堵住白軍東逃的線路,卻不一定要在卡緬斯克跟白軍硬拼。
為什麼呢?首先咱們要拿一份地圖,看看卡緬斯克周邊交通線路的走向,頓河從這裡穿城而過,彎彎曲曲的向東流去,抵達下游的白卡利特瓦之後才會忽然拐向南方。也就是說。想要東逃必然要穿越頓河。而從卡緬斯克向東的鐵路線也必須在白卡利特瓦這裡過河,才能抵達察裡津。
之前,白軍佔領了卡緬斯克,而紅軍則退守白卡利特瓦。作為扼守白軍東逃的最重要節點。這裡的駐軍有一個加強營,而且有著天塹頓河作為掩護,易守難攻。不客氣地說,這裡的守軍只要炸燬了過河的鐵路橋,就足夠讓白軍焦頭爛額的。
而這也是布柳赫爾為什麼說。克拉斯諾夫就斷奪回了卡緬斯克意義也不大的重要原因。他的部隊想要東逃,僅僅收復卡緬斯克是不夠的,還必須啃下白卡利特瓦這塊硬骨頭。
甚至布柳赫爾還認為,白軍一開始就有些莫名其妙,盡做一些蛇鼠兩端的事兒。要北進。拿下米列羅沃,這沒有錯,但是你就得一鼓作氣將其吞下。打了半天,猶猶豫豫每一次都是被動的往戰場裡添油。
總是等米列羅沃的守軍獲得了增援之後,才想著加大投入。如果能一開始就投入足夠多的部隊,以最大的決心拿下米列羅沃,至於有後面這些被動的事兒嗎?
布柳赫爾認為這足以說明白軍內部,或者克拉斯諾夫心中一直都沒有堅定信念,沒有形成戰役決心,就像一隻沒頭的蒼蠅,胡亂去碰運氣。沒有下定決心找到目標,每每都是被動的接招,怎麼能獲得主動?
反正,布柳赫爾是很鄙視克拉斯諾夫的,如果他有克拉斯諾夫這些人馬,斷然不會把仗打成這個德行。甚至他大膽的預測,這貨去卡緬斯克和白瓦利特瓦方向也不會討到好。
“戰役的重心已經轉移了。”這是布柳赫爾的分析,“米列羅沃的地位已經下降了,可以預見,一心想要東逃的白軍恐怕不會再對米列羅沃有興趣。在白卡利特瓦方向,必然要爆發一場惡戰。我軍很有必要加強那個方向的防禦力量,才能牢牢地將白軍堵在頓河的西岸!
鮑里斯也認同布柳赫爾的分析,隨著白軍北進的意圖被粉碎,他們必然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強渡頓河殺開一條血路。而這也就意味著米列羅沃的重要性極大降低。
如果不能在白卡利特瓦堵住敵人,那麼想要堵截敵人東逃,下一個戰略重點就只能在頓河畔卡拉奇,而那裡離察裡津太近了。以察裡津方向的紅軍軍力,只怕是沒那個能力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我們必須增援白卡利特瓦!”
這是鮑里斯和布柳赫爾同時得出的結論,既然米列羅沃的軍事意義下降,那麼繼續留在這裡死守就沒有太多意義。而且,雖然白卡利特瓦有一個營的紅軍駐守,但是克拉斯諾夫的主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並且不能排除捷克軍團也聞風而動,也向那個方向移動的可能。
所以儘早的增援白卡利特瓦,減輕那裡的壓力,對於今後的決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只有守住了白卡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