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5 發動機之爭(上)

具體點說就是究竟該用星型發動機還是v型發動機或者直列式發動機。

簡單的說一下,所謂星型發動機以及v型發動機或者直列式發動機,其本質都是活塞式發動機,都是透過活塞在氣缸裡運動產生動力。所謂的星型、v型和直列指的都是氣缸的佈置方式。

星型發動機的氣缸佈置方式類似於五角星,每個“角”佈置一個氣缸。而v型發動機的氣缸則是呈兩排佈置,氣缸就如字母v一樣有個夾角。至於直列式發動機就簡單了,就只有一豎排氣缸。

簡而言之,這三種氣缸佈置方式都有缺點和優點。比如星型發動機因為氣缸呈現“五角星”形態,所以正面投影比較大,自然的阻力也比較大,客觀上說對於提高飛行速度是不利的。所以大家能看到使用星型發動機的戰鬥機“身條”近乎於“雪茄型”。顯得短粗肥胖,而使用v型液冷發動機的戰鬥機身體更“苗條”,流線感更強。

這個缺點還是形態上的。更大的缺點是星型發動機基本上都只能用空氣冷卻。因為星型發動機要使用液冷是相當麻煩,因為氣缸佈局的關係,給星型發動機裝液冷裝置絕對是對發動機設計師一大考驗!

而v型發動機的優點就正好跟星型發動機相反,因為氣缸呈兩排佈置,正面投影相當的小,這使得v型或者直列發動機能沿飛機機身縱向佈置,可以使飛機設計更簡單更流線型。阻力自然小,更利於高速飛行。

而且v型發動機氣缸呈兩排佈置。而且都是一字排開,佈置液冷裝置的時候就簡單得多。簡而言之,星型發動機更合適用空氣冷卻,而v型和直列發動機更適合用液冷。

那麼究竟是液冷好還是空冷好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反正當年的航空界支援液冷和空冷的都有一大幫人。雙方是不斷地打嘴炮。

在蘇聯航空界也是如此,不過基本上支援液冷的要稍微多一點。為什麼呢?很簡單,液冷發動機的功率潛力更大一些。

這麼說吧,如果只需要一千馬力以下的發動機,那麼用空冷用星型發動機更實在。在這個功率密度下,一般不用什麼冷卻手段氣缸也能承受,採用星型佈局雖然迎風面積大一點兒,但是生產簡單,省掉了死重的液冷裝置。有利於提高發動機的功重比。

並且液冷發動機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液冷裝置因為故障或者在戰鬥中被擊毀,那麼發動機很快就會因為過熱而罷工。到時候飛機真心是立刻變板磚。

而空冷發動機就不擔心這個,從二戰實戰結果也能看出,空冷發動機確實耐操一些,很皮實。比如法國的一架使用土地神—羅納14n空冷發動機的mb.152戰鬥機就有一次被幹了360個窟窿還飛了回來。換做液冷發動機,估計是非歇菜不可。

比如蘇聯早期就引進了美國萊特颶風sgr1820-f-3和英國布里斯托爾木星v1發動機,蘇聯的國產代號分別為m-25和m-22。這兩款就是星型發動機。根據蘇聯飛行員和空勤人員的反應,兩款發動機的評價都不錯。尤其是防萊特颶風的m-25,評價頗高(要知道蘇聯版的m-25因為工藝不達標比美國原版還要差一些)。

而現在按照發展遠端航空兵的規劃,將要發展一款新式四發重型轟炸機和一款雙發中型轟炸機,這兩款轟炸機將裝備同一種引擎。而根據中央流體力學的研究,認為不管是雙發中型轟炸機還是四發重型轟炸機,要保證足夠的速度、航程以及載彈量就必然需要一款大功率的發動機。甚至言明這款發動機功率至少要達到一千馬力級別,並保證未來還有充足的升級潛力。

那麼蘇聯當時的工業條件能研製出這麼大功率的發動機嗎?答案是不能!

這麼說吧,前面提到的那個山寨版的m-25,功率就只有750馬力,至於m-22更是隻有可憐的480馬力,尤其是那個m-25是1933年蘇聯能拿得出最好的發動機!就這個最好的m-25離要求都有250馬力的差距,而且這個m-25要大量用於i-16,根本沒有富餘的產能留給轟炸機。

於是乎,新式轟炸機的設計工作一開始就進入了死衚衕,沒有刊用的動力,怎麼辦?

感謝1929年的經濟危機,感謝咄咄逼人的希特勒上臺,這讓蘇聯引進外國技術受的阻礙要小得多。比如美國、法國和英國都願意提供新式發動機的全套技術給蘇聯。而這時候輪到蘇聯人頭疼了,有時候選擇太多了也是問題。在這些國家提供的發動機中該選誰呢?

反正一番挑選和衡量之後,蘇聯內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