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6 逆轉

工業的奧爾忠尼啟則已經前往了美國。他將跟道格拉斯公司進行談判,準備全套引進dc-1的技術。

dc-1算是成功了,但是s-12卻沒那麼順利。首先在合金材料上西科斯基公司就遇到了極大的問題。果不其然,剛剛搞定“杜拉鋁”的蘇聯根本不可能提供比“杜拉鋁”更輕的蒙皮材料,甚至連美國也找不到這種蒙皮材料。李曉峰寄予厚望的鎂合金蒙皮材料此時還在實驗室裡,根本就沒有走上工業化。

也就是說,如果採用“杜拉鋁”作為蒙皮,s-12肯定會超重(鋁合金的重量大概是鎂合金的三倍),12ybrs發動機功率本來就不富裕。還達不到s-55(h-18)的800馬力水準,如今還要超重。很顯然,s-12的戰術指標肯定是達不到了。

“要麼修改戰術指標,要麼給我一款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否則。我也沒辦法!”西科斯基撂挑子了。

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不是沒有,如果採用12ycrs發動機,960馬力的指標基本上能保證原本戰術指標。但問題是,李曉峰上馬s-12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多出來的那幾百臺12ybrs的問題,換用12ycrs那這批發動機不是砸手上了?

可是不換髮動機,那就得改戰術指標,比如削減三分之一的載重,那麼問題也自然就解決了。可s-12存在的意義就是一次性運載一個步兵班投入戰鬥,削減三分之一的載重。那豈不是要少拉兩三個人?難道將一個步兵班拆成兩半,分乘兩架直升機投入戰鬥?

這種搞法李曉峰也沒辦法接受,一來二去的這個事情就僵住了。直到維多利亞聽聞之後,才嘲笑道:“虧你還自認為是聰明人,還是搞政治的,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不好解決的?”

李曉峰很沒好氣地反問道:“那你說怎麼解決!”

“很簡單哈,之前這批發動機讓你覺得為難,那是因為蘇聯政府不願意接納12ybrs。現在這還是問題嗎?”

維多利亞一句話讓李曉峰是茅塞頓開,是啊!他怎麼就鑽牛角尖了。他沒辦法解決12ybrs的問題,不代表蘇聯政府解決不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12brs發動機替換tb-3上不太成熟的am-34,不管是發動機功率還是體積,兩者相差不大,而且相信被am-34折騰得欲仙欲死的空軍很願意擺脫這款要老命的發動機。

李曉峰的建議一經提出,就獲得了阿爾克斯尼斯的積極響應,說實話,力主發展tb-3的正是他,而對tb-3很失望的也是他,固然tb-3讓圖哈切夫斯基很沒面子,但他這個空軍老大就有面子?

反正阿爾克斯尼斯也算是痛並快樂著,李曉峰一提出換髮動機的建議,而且還都是現貨,他立刻就拍板答應了。

不得不說,am-34初期型號還是跟12ybrs有差距,換了之後,tb-3基本維持原本的效能不變,而可靠性是大幅度增強了,至少再也不用機械師用手搖水泵給散熱器泵水了。

甩掉了12ybrs的包袱也就意味著s-12不用降低戰術指標,這無疑是個好訊息,但是對於整個s-12專案而言,發動機的問題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問題,更關鍵的問題來自布柳赫爾。

對於用於取代炮兵氣球的那些s-11直升機,布柳赫爾反饋上來的情況看是譭譽參半,好的方面是s-11效能確實比熱氣球理想,使用起來很靈活很方便。但與此同時問題也是一大堆,和熱氣球相比直升機需要專業飛行員,這對於炮兵來說是個問題,其次,維護保養比熱氣球要複雜得多,需要增加的不僅僅是飛行員,還需要一票地勤配合,這對於炮兵來說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

當然,這些問題還沒什麼,只不過制度問題,完善相應的陸軍航空兵體系也就完了。但真正讓炮兵們覺得頭疼的是,直升機某些方面的效能缺陷讓他們吐槽不能。

震動實在是太大了,幾乎跟老式的坦克和拖拉機有得一拼,飛上天之後,交流很成問題,無線電裡只能聽到咚咚咚的機械震動聲,這和安靜的熱氣球比起來簡直是天上地下。作為炮兵的觀測用具和眼睛,不能清楚的將資料傳回來,飛行效能再好又有什麼用?

不光是噪音的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是直升機低劣的可靠性,對於遠東地區惡劣的環境,s-11很是水土不服,出勤率低得讓人無語。而且就是這種低下的出勤率中還出了好幾起飛行事故,送掉了將近十條人命。炮兵觀測員普遍對直升機存在恐懼心理,強烈的要求迴歸熱氣球。

當然,像布柳赫爾這樣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