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49 默契球

士人民解放軍一起也就是十幾個師的兵力,面對協約國的軍隊並沒有優勢,形勢岌岌可危。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很可惜,托洛茨基瞭解到的事實有些偏差,波羅的海方面軍的壓力其實沒有那麼大。一步步說吧,先說協約國的軍隊,誠然協約國是計劃用十個師的兵力去掃蕩什切青並威脅東普魯士,這是確有其事。但是卻不是馬上就準備實現這兩個目標。

這麼說吧,其實協約國的兵力也是很緊張的,因為國內的無產階級運動日益高漲,他們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幹涉俄國革命。這就導致前線的兵力很是捉襟見肘。

福煦那邊別看擊敗了白俄羅斯方面軍,但是還是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老頭也一直叫嚷著兵力不足,要求獲得支援。而在協約國看來。什切青和東普魯士是小問題,華沙方向才是重點。所以不管是兵力還是物資夠更傾向於華沙方向。這麼說吧,收復什切青和攻擊東普魯士根本就不受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協約國集團覺得第一步先收復什切青,等收復什切青之後再看情況解決東普魯士的問題。基於這種思想,那所謂的十個師其實是紙面上的,是計劃中用於解決東普魯士用的兵力,而收復什切青根本不需要十個師!

根據協約國集團的偵察,波羅的海方面軍在什切青及德國東北部地區應該只有三到五個師的兵力,而且還處於分散狀況。消滅這些敵人。有六七個師就夠了!

那麼協約國最後派了多少兵力去收復什切青呢?一個師外帶一個獨立旅。可能有同志要奇怪了,作者君你剛才不是說需要六七個師嗎?怎麼轉眼又變卦了?

不是變卦。而是協約國只能拿得出,也只需要拿出一個半師就湊成七個師了。因為德國的艾伯特政府也派了兵力去收復什切青,有多少人呢?五個師!

德國人花了老大的勁才將這五個師從巴伐利亞調到了北方,準備恢復東北方向國土的正常秩序。在協約國看來。自己出一個半師就很給德國人面子了,接下來就讓德國人打頭陣好了。反正他們才是德國的主人,才該著急。

說到這,大夥就該明白了,什切青方向說是協約國在主導,但是主力打手其實是德國人。而德國人跟協約國能尿到一個壺裡?

如果李曉峰之前沒有跟阿基莫維奇達成高度共識,那德國人可能真心是比較急。可是誰讓他們暗地裡跟某仙人就長遠發展達成了高度一致呢?這麼一來德國人自然就沒有那麼著急了。

為什麼?

因為李曉峰向他們承諾了一點,不再繼續煽動德國東北部地區無產階級的情緒,雙方合夥打一場默契球。最後德國人安靜的恢復秩序,而波羅的海方面軍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勝利的轉進。

波羅的海方面軍,不對。應該說李曉峰想要些什麼呢?很簡單,什切青造船廠他是準備搬走地,這麼一個老廠他才不會留給波蘭擦腳布。至於德國人,他們也很清楚,什切青今後將不會屬於德國了,他們不可能為波蘭人和協約國集團拼命。

搬走什切青造船廠只是一方面。李曉峰更想要做的是在什切青好好地敲打敲打協約國,打算一口氣將協約國的那一個半師吃個乾淨。能在什切青打掉協約國的一個半師。那麼波蘭戰場上就可以少面對一個半師的敵人。

從這也就能看出來了,其實李曉峰那邊的壓力是非常小的,那麼他為什麼不告訴托洛茨基他沒什麼壓力呢?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某仙人不看好圖哈切夫斯基,更不看好托洛茨基的作死手法。如果讓老託知道他壓力很小,那麼老託絕對會逼迫他去填坑的。李曉峰可不願意填坑,更不願意幫老託填坑,所以叫苦叫屈就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嘛,沒聽過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嗎?這一仗打完了,後面就是二十年的和平時期,不趁早多刷一點功勞,後面論資排輩論功行賞時怎麼有理有據有節的撈好處?

傻逼才不叫苦囁!就是要讓中央知道波羅的海方面軍的壓力有多大,就是讓黨內上上下下都知道波羅的海方面軍的功績。不把形勢說得惡劣一點,怎麼突出功績之偉大呢?

所以某仙人是使勁地把敵人往強大了吹,總而言之一定得讓中央覺得波羅的海方面軍很苦逼,苦逼得他們都不忍心了才好。

不得不說某仙人的策略很成功,當圖哈切夫斯基的白俄羅斯方面軍被打得焦頭爛額,當托洛茨基也是愁眉苦臉的時候,波羅的海方面軍的日子過得不錯,或者說他們打得還是比較輕鬆的。

停留在東普魯士的主力就不用說了,依然在抓緊時間訓練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