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切夫斯基又一次成為了戰場上的焦點,不過和內戰戰場上大殺特殺趕得白軍和死狗一樣大英雄不同,這一回他彷彿變成了扶不起來的阿斗,一次又一次地讓托洛茨基,讓政治局失望。如果不是波蘭這個爛攤子誰都不願意接手,政治局肯定將其撤換掉了。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軍委以及中央委員會的部分領導認為,波蘭的全盤崩壞已經不可避免了,為今之計只有儘快從波蘭抽身撤退,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線重新構築防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甚至有部分比較奇葩的人士認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根本就守不住,為了防止局面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解決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和談。持有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眾所熟知的加米涅夫。石頭同志不愧是布林什維克歷史上的第一奇葩,每一次在歷史的拐點上,他總能做出最錯誤的選擇,而且還樂此不疲,讓我們為他這種奮不顧身的作死精神鼓掌吧!
好在加米涅夫從十月革命勝利之後就屬於黨內的一小撮異端分子,代表不了最主流的意見。不管是列寧、托洛茨基還是小斯、鋼鐵或者布哈林都不會允許這種投降主義的論調死灰復燃,分分鐘就聯合起來k.o了加米涅夫。
當然,在此期間季諾維也夫表現得十分有趣,這位雖然在最後的表決中站在了主流意見這一邊。但是他的發言、他的表情都暴露出了他和加米涅夫根本就是同一類人,而歷史上他們也最終一起走進了地獄。
經過一番緊急討論,中央委員會達成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繼續戰鬥,不能同邪惡的帝國主義妥協,一定要將世界大革命進行到底!
按照中央委員會的意見,軍委很快進行了新的佈置,要求圖哈切夫斯基儘量地在華沙爭取時間,多堅持一個小時也是好的。而白俄羅斯方面軍應該全速向佈列斯特方向撤退,抓緊時間構築陣地。至於烏克蘭方面軍則應該用急行軍的方式趕到佈列斯特,兩軍會合之後。依託佈列斯特的堡壘擋住帝國主義侵略軍的步伐。
當然,這份決議中最有意思的是將波羅的海方面軍遺忘了,提都沒有提這個方面軍的任務,彷彿這個方面軍沒有參加戰鬥一般。
是軍委失誤了嗎?
肯定不可能。如果軍委的頭頭腦腦敢出這麼無厘頭的失誤,那以列寧為首的政治局就能讓他們統統去勞動改造營挖煤幹苦力。膽敢調戲政治局,你丫的活膩了是吧!
軍委肯定沒這個膽子,而他們之所以將波羅的海方面軍“遺忘”了,原因非常簡單,這是政治局授意的。其實簡單分析一下就知道政治局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因為圖哈切夫斯基在華沙一線被打得淚奔了,導致了全盤崩壞。這時候以白俄羅斯方面軍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繼續在波蘭同協約國軍隊周旋了,必然要收縮,而白俄羅斯方面軍收縮之後。東普魯士就被晾出去了。
這麼說吧,偌大一個東普魯士變成了戰場上的突出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協約國軍隊的圍攻。而很可惜的是。不管是政治局和軍委都無法給東普魯士太大的幫助。而且從保衛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角度出發,讓東普魯士多牽制一些敵人,多爭取一些時間,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說,東普魯士已經被政治局和軍委放棄了,然而他們又不能明著說出來。不然你想想對於政治局和軍委的這個決定李曉峰會怎麼看?東普魯士的猶太人又會怎麼看?他們會心甘情願的當棄子嗎?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說,乾脆提都不提。先心照不宣的做了再說,反正政治局和軍委的出發點都是保全大局,為了大局可以犧牲掉東普魯士和波羅的海方面軍!
無疑這樣的決定是很殘酷,很沒有人情味的,但這就是政治,卑鄙無恥只講結果不講過程的政治。如果按照政治局和軍委的劇本走,李曉峰絕對不免以悲劇收場。但好在在波蘭這場大戲中,某仙人從來就沒打算按照政治局的劇本演。
從一開始,李曉峰就做好了收拾殘局的準備,一開始就沒對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做太大的指望。所以之前的這一個月中,東普魯士和波羅的海方面軍始終是在積極備戰,一直在積蓄力量。而現在,當圖哈切夫斯基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李曉峰知道輪到他動真格的了。
“我軍將集中九個師的兵力直撲華沙以西地區,一舉切斷協約國軍隊的補給線,並尋機殲滅兩到三個師的敵人,徹底地打亂敵人圍攻華沙威脅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企圖。”
當李曉峰用少量兵力在什切青展開反擊的時候,在但澤,由烏博列維奇指揮的波羅的海方面軍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