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代表的是一批依然愚忠於列寧同志的同志。這一批人並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形勢有多麼險惡,更沒有意識到我們是在代表所有擁護列寧同志政治主張的同志在跟託派戰鬥。他們還並不瞭解列寧同志糊塗了,這才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但這並不是說這一批同志是不可挽救的,我們不能就這麼放棄他們,更不能傻乎乎的將他們推向託派那一邊!我必須提醒在座的所有同志注意,這一次我們的勝利是十分僥倖的,優勢也是極其微弱的。我們必須團結更多的同志,而不是將他們變成我們的敵人!”
李曉峰的這一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之前在軍委、在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取得了勝利。但勝利的優勢確實非常小,支援托洛茨基和列寧的勢力跟他們的力量對比是相當小的,甚至可以說就是五五開。
要知道。這還是他們在之前就佔有優勢的部門發動突然襲擊採取的勝利,連在這些地方都幾乎談不上什麼優勢,在佔劣勢的政治局,那怎麼弄?
而就如李曉峰剛才所言,之所以他們的優勢不突出,關鍵的原因就是列寧在支援托洛茨基,因為列寧的支援。導致列寧派內部的力量被分散了。那麼這些暫時支援列寧的人,真心是擁護列寧的主張。是喜歡托洛茨基嗎?
可能有一小部分是這樣的,但是絕大部分繼續跟著列寧走的人,恐怕更多的是出於慣性,源於他們對列寧的盲目信任。源於列寧之前透過不斷成功積累起來的威望。
也就是說,他們暫時是在盲從列寧,他們並不是託派的人。一旦列寧不在了,他們很有可能會立刻重新加入到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這邊。
這種時候,對這些中間派需要的不是批評和打壓,那隻會將他們真的趕到托洛茨基那邊去。正確的做法是說服拉攏,是讓他們認可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政治聯盟。
如果要這麼做,最重要的就是釋放善意,是讓他們知道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的聯盟才代表了列寧派的未來。那麼任命伏龍芝當軍委主席就很有意義了。
試想一下。連伏龍芝這種對列寧惟命是從的人,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都能夠用,而且還是果斷地重用。這說明了什麼?不光說明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的政治開明,說明他們之前反對列寧同志不是出於維護小集團利益,而是真的為列寧派著想。
同列寧“自私自利”支援托洛茨基這個外人相比,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大公無私”的維護列寧派利益,誰好誰壞這不是一目瞭然嗎?
更何況,如果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對伏龍芝這種鐵桿反對派都能不計前嫌。那些一時糊塗搞不清方向的人自然是更加不用擔心秋後算賬了。
當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搞清楚了李曉峰的真實意圖之後,也不得不承認某人確實更加高明。讓伏龍芝當軍委主席確實更加有利。
實際上當列寧獲知伏龍芝被提名擔任軍委主席時都有些驚歎,因為按照他的認知,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還沒有這麼高明的政治手段。那兩個人更擅長直來直去的手段,而不是這種拐彎抹角的手段。尤其是當他得知這個建議是李曉峰提出來的時,更是大吃一驚,他第一次開始意識到,他看輕了某人的政治智慧。
那麼李曉峰就真的比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更高明嗎?不見得,也不可能。之所以他能想到這種拐彎抹角的辦法,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位是從天朝穿越過去的,東方的政治思維彎彎繞繞的更多,能想到拐彎抹角的法子自然就不足奇怪了。
那麼李曉峰想出來的辦法好用嗎?應該說還是有一定作用的,確實讓一部分原列寧派中的騎牆派開始向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聯盟靠攏。哪怕是列寧不斷地做說服和解釋工作都沒有意義。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34年年底,在不斷地交鋒中,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集團和托洛茨基聯盟的勢力版圖基本趨於穩定了。總體上看,在軍委雙斯聯盟勢力更大,而在人民委員會托洛茨基聯盟更有優勢,至於在黨委尤其是政治局,雙方到顯得勢均力敵。
當然,雙方也不是沒有試圖打破平衡,可是試探性的互相攻擊了幾次之後,雙方都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列寧的支援下,托洛茨基不太可能被雙斯聯盟擊垮,而雙斯聯盟在接管了列寧派接近75%的勢力之後,托洛茨基也拿其沒轍。
於是乎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去,下一次平衡被打破的時候,恐怕要等到1935年的2月份了,在新一屆大會上,為了今後五年的政治利益,雙方必然有一場血戰。
不過暫時還有那麼一兩個月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