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這回是猜錯了,紅軍的增援部隊不是在半路上,而是已經到了。首先抵達庫爾斯克的是兩支部隊,一隻是紅軍第47機械化軍的第58坦克師,第二隻是第76步兵軍的第197師。當然,咱們這一章要說的不是這兩個師,因為在他們前面,kgb的空中突擊旅才是最早抵達戰場的部隊。
因為航程和載重的限制,紅軍的直升機群並不能一口氣從普里盧基直飛庫爾斯克。而且為了保證安全,機群還必須避開被德軍佔領的科諾託普和蘇梅,所以最後能選擇的航線就是先向西飛到哈爾科夫,然後從哈爾科夫往庫爾斯克飛。
這一路上,每隔一百五十公里就設定一個加油場站,用空中蛙跳的方式一步步的往庫爾斯克靠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此規模的行動中,紅軍的直升機群竟然沒有出現一例惡性事故,除了期間因為暴風雪耽誤了一點時間外,整個空中突擊部隊從普里盧基飛抵庫爾斯克可以說是神速。
而且不同於空投的傘兵,他們集合和收攏裝備需要大量的時間,而空中突擊旅幾乎是下了直升機就可以立刻投入戰鬥,這種效率真心是高不少。
正是因為空中突擊旅的高效率,讓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和烏博列維奇等高階將領下定了決心——每個集團軍都應該配置一個空中突擊旅!
這個規模可是不小,要知道紅軍現在可是有四十多個集團軍了,如果每個集團軍都配置一個空中突擊旅,這可就是四十多個空中突擊旅,簡直能嚇尿人哈!
好在李曉峰還沒有衝昏頭腦,陸航的直升機增多是必然。但是這並不代表紅軍需要如此多的空中突擊力量。在他看來,紅軍保持每個軍區有一個空中突擊旅就足夠了。這將是軍區的快速反應部隊。當然,部分重點建設軍區。多設定一到兩支空中突擊部隊也是可以的。
在李曉峰看來,紅軍並不需要太多專業的空中突擊部隊。增加足夠多的直升機,在每個軍都建立一個陸航團倒是非常迫切的,尤其是機械化軍,其恐怕陸航團都不夠,得上旅。
經過一番研究和討論之後,總參謀部建議在未來五年內在每個步兵軍普及一個陸航團(32架直升機,包括三個運輸直升機中隊和一個武裝偵察直升機中隊),而機械化軍則要普及兩個陸航團。而且裝備機械化軍的陸航團編制還有所不同(48架直升機,包括24架運輸直升機和24架武裝偵察直升機)。
實際上這一要求都有點超出了紅軍的裝備生產能力,此時紅軍步兵軍序號能排到100(除掉部隊損失和解散的部隊,實際上接近80),而機械化軍序號也能排到50(實際上只有30多),你算算,這需要多少直升機?
接近三千架的規模,決定了每年紅軍得生產近六百架直升機,而且你還得看到紅軍還在擴充當中,而且原有的直升機還會在戰鬥中不斷損失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全文閱讀。這麼說吧。未來幾年內,紅軍每年至少得生產1000架直升機才能滿足需求。
這對於戰時工業能力本來就很緊張的蘇聯來說,壓力恐怕是相當的大。而且這還僅僅是陸軍的直升機。海軍要不要?空軍要不要?要知道空軍現在對直升機的興趣不是一般的大,需求是槓槓的。
好在這些問題更加頭疼的是老託,作為人民委員會主席,蘇聯的大管家,他全權負責這些問題,李曉峰的壓力還小點。
暫時先不提這些枯燥的經濟問題,回到戰場上,當kgb空中突擊旅抵達庫爾斯克之後,就立刻發揮了重大作用。當然,出彩的不是突擊旅計程車兵。而是武裝直升機部隊。
在當天,德軍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裝甲攻勢。工兵開路,步兵居中,緊跟著的是成群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尤其是四號f2坦克特別討厭,其kwk40坦克炮射程遠精度好,德軍每每用其在遠距離上點殺紅軍的碉堡和火力點,造成了相當的傷亡。
之前紅軍沒有太好的辦法,在1500米的距離上,t-35a的滑膛炮實在不給力,基本上別想給德國人制造麻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德國坦克肆虐。
可能有同志要說,怎麼能眼睜睜的發呆呢?衝上去啊!紅軍坦克手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駕駛著t-35a毫不猶豫地就衝上去了,準備好好的教訓一下那些不老實的德國同行。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情況不對。德國也是早有準備,在四號f2坦克後面,還佈置了相當數量的88毫米高射炮壓陣。在1500米的距離上,flak36基本上能打穿t-35a的炮塔,而此時,t-35a依然只能打蚊子。
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