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託當時表示:“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和加馬爾尼克同志在西班牙反干涉戰爭中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以他們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方面軍司令的職務!”
斯大林自然咬死了圖哈切夫斯基和加馬爾尼克已經退出現役,既然已經退役,那就該照章辦事。
一番唇槍舌劍之後雙方是鬧得很僵,這時候斯維爾德洛夫發話了:“圖哈切夫斯基同志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可以討論的。他雖然犯過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並不是原則性的,像他這樣優秀的指揮員就這麼棄之不用,實在是太可惜了。這樣如何,先任命其擔任遠東紅旗方面軍代司令員,以三年為期限對其進行考察。如何遠東紅旗方面軍在未來三年的考核中都獲得了優秀的成績,那他就轉正,反之則去職。”
看上去斯維爾德洛夫是提出了很苛刻條件。但實際上這等於是給圖哈切夫斯基官復原職開綠燈。這給斯大林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反正在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的推動下,圖哈切夫斯基終於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不光是圖哈切夫斯基,連帶著他的小夥伴也重新恢復了現役,加馬爾尼克被調往基輔軍區擔任軍區政治部主任,哈列普斯基則跟圖哈切夫斯基一起去了遠東紅旗方面軍,擔任濱海第一集團軍副司令員。
當然,斯大林也不是完全沒收穫。貝利亞被任命為遠東紅旗方面軍政委,這個陰險的小人就像毒蛇一樣纏繞在圖哈切夫斯基身邊。隨時都準備發動對圖哈切夫斯基的致命一擊。
遠東紅旗方面軍的領導職務塵埃落定之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可能有同志馬上就不理解了,既然遠東紅旗方面軍在戰場上的優勢這麼大。為什麼還要談判,幹嘛不直搗黃龍,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看看?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畢竟政治局此前定下的調子一直都是先歐洲再亞洲,政治局始終認為蘇聯最大也最可怕的敵人是德國,在擊敗德國之前,不能一心兩用。
這也就決定了,哪怕遠東紅旗方面軍能打一個兩個勝仗,可是從長遠看是後繼無力的。畢竟蘇聯對遠東地區的開發有限,僅僅透過西伯利亞鐵路線無法支撐同日本的全面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打疼日本人。然後見好就收就是最正確的做法了。尤其是斯大林,在遠東紅旗方面軍司令員一職旁落他人之後,尤其是在斯維爾德洛夫跟他分道揚鑣,讓蘇聯政壇呈現三巨頭模式之後。斯大林迫切地需要做點什麼來確保自己的地位,畢竟在三巨頭模式下,他屬於最弱的那一個。
為了開啟局面。斯大林在日丹諾夫和米高揚的建議下,準備做一件很牛逼的事情。那就是藉著張鼓峰衝突談判的機會,同時與日本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斯大林認為,如果他能夠搞定這兩個條約,那麼等於同時解除了蘇聯東方和西方的防務問題,蘇聯再也不用擔心受到戰爭的威脅,可以一心一意地建設社會主義了。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驚人,當時看好斯大林能辦成這兩件事的人不多,甚至有人是堅決反對,那個人就是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跟斯大林的看法完全相反,他始終認為不管是德國也好還是日本也罷,那都是豺狼虎豹,這些軍國主義匪徒是不可能喂得飽的。蘇聯透過所謂的互不侵犯條約置身事外只能保住一時的安寧,從長遠看這樣的做法跟英法的綏靖主義一樣貽害無窮。一旦這兩個豺狼虎豹透過不斷地侵略和掠奪壯大起來,最終還是會將目標對準蘇聯的。
所以,托洛茨基的意見是建立一個廣泛的反法西斯同盟,蘇聯應該同軸心國的敵人聯合起來,在這些豺狼虎豹還很弱小的時候,就果斷地予以摧毀,決不能讓他們藉機做大。
簡單的說,斯大林的做法是拖,只要戰火沒有波及蘇聯,拖一天是一天;而托洛茨基的做法是斬立決,乘著敵人不太強的時候,吆喝一班小夥伴三下五除二將其解決掉一了百了。
那麼這兩個人的意見誰更正確呢?
表面上看,托洛茨基的辦法似乎更好,防患於未然,在危急還沒有蔓延的時刻就搶先下手予以解除,這樣風險低效益高。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全人類這麼容易團結在一起,那巴別塔也不會那麼容易倒掉了。
涉及到好幾個大流氓國家的切身利益問題,哪有那麼容易談得攏?誰出力多,誰風險大,這些細節問題相當的麻煩。比如英法就巴不得做做樣子什麼力都不出,讓蘇聯去趟雷。這蘇聯能答應?
所以說托洛茨基的辦法表面上很好,但暫時想要實施卻很難。至少現在的英法兩國都不會全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