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了,他們直屬於kgb,而其他的nkvd的邊防部隊雖然政治局和軍委給了李曉峰一定的授權,但是調動起來很麻煩。李曉峰唯一能做的就是通知他們提高戰備狀態。
6月30日早上,日本人發動突襲前的最後一輪準備工作開始了,倒不是武裝偵察。而是他們唆使大批無武裝的“滿洲國請願者”(多為朝鮮族)攜帶所謂“致蘇聯政府公開信”從波謝特地區越過中蘇邊境,要求蘇聯歸還“滿洲國領土”。
不用說,這就是日本人的花招,這就是給自己大造輿論,不管蘇聯怎麼應對,他們都落下了發動戰爭的口實。
那麼蘇聯是怎麼應對的呢?按照李曉峰的命令,第59邊防總隊總隊長格列賓尼科上校按照《國際法》對非法越境者進行了短暫的扣押之後將其遣返出境。至於所謂的請願。蘇聯政府不予回應。
不過請願者的出現讓第59邊防總隊立刻警惕起來,格列賓尼科上校立刻給遠東紅旗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打電話:“鑑於日軍公開宣稱要奪取張鼓峰。我請求駐紮在帕克舍科裡的陸軍部隊給予支援,請向張鼓峰方向儘快增援軍事力量。”
不過格列賓尼科上校的要求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原因是遠東紅旗方面軍總司令阿帕納先科上將又一次前往基層視察,一切都得等這位總司令回來之後才能拍板。
可能有同志要納悶了。怎麼阿帕納先科又出去打獵了?呃,這回還真不是打獵,而是這位總司令出去躲避了。隨著蘇聯和日本就張鼓峰問題的口水仗逐漸升級,阿帕納先科也嗅到了一絲危險的味道。不過莫斯科方向傳遞給他的口信又不明確,斯大林沒有告訴他究竟是打是和,這就讓阿帕納先科有點不好選擇了,無奈之下他又不好隨便發表意見,只能出去暫避風頭了。
從後來來看,阿帕納先科這個舉動實在是不智。導致了戰鬥初期紅軍的被動。不過究其原因根子還是在斯大林那裡,那麼鋼鐵為什麼沒有給阿帕納先科一個明確的指示呢?
原因是政治局在這個問題上也沒得出什麼明確的結論,畢竟西班牙才剛剛消停。政治局沒做好在遠東再幹一架的準備,如果能用外交手段將日本人嚇回去更好,如果不能,那再打。而當時,談判雖然不順利,但並沒有完全破裂。在這種情況下。搶先動手國際輿論對蘇聯肯定不利,所以政治局傾向於先提高警惕維持現狀。等待日本的反應。
而在斯大林看來,在這個狀態下也沒辦法給阿帕納先科什麼明確的結論,也就只能先維持現狀。而最後錯就錯在了這個維持現狀上了!
斯大林一直以為阿帕納先科基本政治和軍事敏感性還是有的,最起碼也得加強防備,而且有李曉峰在遠東盯著,警惕性應該繃得緊緊的,自然的不需要他多費唇舌。
可讓斯大林沒想到的是,阿帕納先科的政治智慧實在是夠嗆,沒能完全理解斯大林的真實意圖,以為維持現狀是維持李曉峰抵達遠東之前的現狀,也就是說以為上面依然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阿帕納先科看來,既然最後還是主和,那就別搞的太殺氣騰騰。而李曉峰又逼得比較緊,好嘛,這麼一來這個腦筋簡單的傢伙只能出去避風頭了。
當然,也不排除阿帕納先科故意拆李曉峰臺的可能,因為在躲避之前他下的最後一道命令是:“守備邊境首先是邊防部隊的使命,在沒有緊急情況的前提下,遠東紅旗方面軍其他部隊不宜過早介入。”
這一道命令,等於是將責任完全丟給了邊防部隊,也就是說,除非戰爭爆發了,主力部隊是不會參與的。而紅軍的動向很快就被日本間諜傳回了回去,當尾高龜藏獲知蘇聯紅軍沒啥反應的時候,大呼這是天賜良機,立刻就命令前出“偵察”的部隊開展行動。
7月2日,蘇聯邊防部隊觀察到,從一天前開始,日軍開始驅趕邊境附近村莊的村民。轉過天來,在圖們江的沙洲與島嶼上出現日軍炮兵陣地,緊接著鐵路線上出現了裝甲列車。隨後日軍又在距離張鼓峰一千米的祈禱山(蘇方稱呼)上構築機槍和山炮陣地。就連屬於蘇聯領海的大彼得灣內也開始出現日軍驅逐艦。
又過了一天,蘇聯邊防部隊的巡邏分隊突然遭到日軍的步槍與機槍掃射,另有日軍一個加強大隊佔領了中蘇邊境地區的黑山高地,並試圖在阿帕納先科派出的調查組同偽滿洲國代表談判時製造事端。
一切跡象都表明,日軍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了,實際上此時日軍大本營已經對此形成了共識:“在這樣狹窄的地帶,無法出動大批軍隊,即使整個師團覆滅也無關緊要,這正是向蘇聯展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