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殲滅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群,那幾乎可以狠肯定的說德國人撐不過1944年!
當然。紅軍的主要將領,比如烏博列維奇、特里安達菲洛夫也很清楚這種可能性其實不大。羅馬尼亞人沒道理跟著德國人一起繞遠路逃跑,乾脆退往比薩拉比亞然後回家更直接也更安全。甚至相當一部分德*隊也會選擇這條路。
所以總.參謀部認為下一階段烏克蘭南部的紅軍更可能轉向比薩拉比亞和羅馬尼亞方向作戰,合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並不現實。至少烏博列維奇是這麼認為的:“考慮到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還比較強大,而我軍雖然佔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是特別明顯。再考慮到我軍相當一部分部隊戰鬥經驗並不豐富,倉促之下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大兵團穿插作戰,難度太高。更現實的做法是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然後在波蘭解決掉德軍的主力!”
應該說烏博列維奇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並沒有盲目的貪大求多,而且曼施坦因很快用實際行動告訴了紅軍,德*隊並不是只有進攻快,逃跑的速度也是不弱的。想要在利沃夫一帶合圍他們基本是不可能的。
說完了紅軍這邊的戰略企圖,讓我們再看看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的選擇,畢竟他們的選擇將決定未來的戰場究竟在哪裡。當紅軍為敖德薩解圍並擊潰了之前負責進攻敖德薩的羅馬尼亞和德國聯軍的訊息傳到狼穴時。希特勒不可避免的雷霆大怒。
之前他一直準備從這個方向再擠出兩到三個軍的兵力去增強曼施坦因的突擊力,元首還抱著在切爾尼戈夫打一個大勝仗扭轉被動局勢的夢想。好嘛。還沒等他迎來這場勝利,南邊的敖德薩卻崩盤了,別說抽調兵力支援曼施坦因,恐怕他還得費盡心思的從其他戰線上抽調兵力去填南線的坑。
這麼說吧,希特勒認為南邊的突然失利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給“德意志贏得轉折式的勝利製造了巨大的障礙”。總而言之,元首很生氣很狂躁。
所以元首立刻就給龍德施泰德下了一道嚴厲地命令,要求南線的羅德聯軍必須儘快的穩住陣腳。一定不能讓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北上打亂曼施坦因的反擊。
按照希特勒的設想,羅馬尼亞軍隊和德*隊必須立刻就地構築堅固的防線,決不能讓紅軍北上一步。但是讓元首沒有想到的是,羅馬尼亞人實在是太不靠譜了,這些塗脂抹粉的紳士早就厭惡了沒完沒了的戰鬥。被紅軍擊敗之後,那真心是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要快,而且最最讓希特勒和德軍高階將領無語的是,這些羅馬尼亞人逃跑路線的選擇相當的簡單明瞭——那就是兩點之間直線最近,哪條路離羅馬尼亞最近,他們就往那條路上跑<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讓我們再看看地圖。從敖德薩出發逃往羅馬尼亞最近的道路是哪一條呢?肯定不是向西北進入比薩拉比亞,雖然比薩拉比亞當時屬於羅馬尼亞,但是羅馬尼亞士兵顯然不認為比薩拉比亞是他們的家。他們的目標是布加勒斯特是多瑙河!
所以羅馬尼亞人沒有選擇逃往比薩拉比亞。而是出門左拐,朝著黑海之濱的亞克爾曼逃去。
可能現在大傢伙用搜尋引擎或者在地圖上找半天也找不到這個亞克爾曼了。倒不是說這座城市被毀滅了,實際上僅僅是改了一個斯拉夫化的名字——別爾哥羅德-德涅斯特羅夫斯基。不過我們還是按照歷史將其稱為亞克爾曼好了。
亞克爾曼其實是土耳其語(不要驚訝,克里米亞當年還是毛子從土雞手裡搶來的呢!),意思是白色的要塞。該城位於德涅斯特河下游,確切的說是德涅斯特河入海口峽灣附近。該城隔著巨大的峽灣同敖德薩“隔海相望”。
亞克爾曼離敖德薩確實很近(20公里),有兩條路線抵達敖德薩,一條是繞過峽灣經德涅斯特河,另一條是走峽灣入海口處的跨海大橋。那裡直接有鐵路連線敖德薩。
羅馬尼亞人選擇的是哪條路呢?其實兩條路都走了,原本攻擊敖德薩西南城區的羅馬尼亞軍隊直接從“跨海大橋”逃命。而其他的羅馬尼亞人則選擇繞過峽灣。
當然,不管他們選擇的是哪條路。有一條是相同的,那就是羅馬尼亞人跑得真心是很快,愣是讓有心追趕的紅軍小夥子望塵莫及。而這也讓軍.委和總.參謀部目瞪口呆。
因為羅馬尼亞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選擇了一條總.參謀部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路線,這幫貨怎麼就向著伊茲梅爾方向跑了呢?這和說好的不一樣好吧?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