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基層指戰員很疲憊需要休整,以及德軍的主力還是很強大的。
那麼圖哈切夫斯基聽進去了嗎?他要是能聽進去就不是圖哈切夫斯基了。不過好在此時的總參已經不是彼時的總參,總參謀長必須跟著軍委的指揮棒走,所以他倡導的立刻進行明斯克反擊戰的計劃被駁回了,不過也沒有徹底的否定他的建議,而是將這場戰役改為9月中下旬,等紅軍進行兩個月的休整和補充之後再進行。
似乎是皆大歡喜了,其實不然,不管是李曉峰還是圖哈切夫斯基都不滿意這個結果,一個認為兵貴神速,另一個認為明斯克反擊戰這個設想就是垃圾,你說說能高興得了嗎?
“不高興就對了,”托洛茨基很平靜的說道,“要是事事都順著安德烈同志的意見,那還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麼?”
這麼說吧,其實這回故意跟李曉峰過不去的就是托洛茨基,說白了老託還是想打破沉默,逼著某仙人主動跟他合作從而趕圖哈切夫斯基下臺,要不然,那他就會不斷地利用圖哈切夫斯基給某仙人找麻煩。就是要煩死李曉峰。
這樣的戰術有作用嗎?不好說。因為李曉峰雖然暫時能夠忍耐,但這不代表他能一直忍耐,至少是沒可能忍耐到1945年老託下臺的那一刻。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圍繞許多軍事問題,李曉峰和圖哈切夫斯基之間都爆發了直接或者間接的矛盾。雙方的火氣是越來越大。比如在坦克炮的問題上,雙方就鬧得很不愉快。
按照大部分同志的印象,蘇聯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效能是低於同時期世界先進水平的。比如蘇聯的76.2毫米坦克炮實際上僅僅比美國的75毫米m3坦克炮強那麼一點,85毫米坦克炮還不如德國75毫米的kwk40和美帝的3英寸坦克炮(m7),至於d-10系列的100毫米也是不如德國88毫米的kwk43,只比kwk36強點。
事實真是這樣嗎?實際上這個問題很複雜,而且評論一門坦克炮是不是好用,得結合國力以及戰場環境來看。甚至光說炮都是扯淡。再好的坦克炮也僅僅是炮,離開了先進的彈藥光有炮有啥用?
就比如說,在1941年以前,紅軍的坦克炮真的比世界同等水平差很多嗎?說實話,真不見得,當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坦克還在玩機槍和37毫米炮的時候,蘇聯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就這個45炮的效能來說,擊毀同時期的其他坦克是基本沒問題的。
但是當時蘇聯滿足了嗎?並沒有滿足,相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蘇聯裝甲兵和炮兵深感火力不足(純屬於自己嚇唬自己),而且隨著新一代坦克立項上馬,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就提上了日程。比如格拉賓設計局就承接了57毫米和10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製任務。
其中的這個5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後來的zis-2。(92廠獲得了“斯大林工廠”的榮譽稱號,全稱為istalina,所以該廠研製的火炮被稱為zis型)。
zis-2在1940年服役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反坦克炮之一,這種火炮發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彈可以達到1000米/秒的初速,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且請注意,zis-2型並非當時格拉賓設計局研製的身管最長的57毫米炮,另一種1940年11月開始研製的zis-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長達86倍口徑。使用br-271時初速達1150米/秒。但是壽命過短。按格拉賓本人的說法:“射擊40發後,初速和精度就明顯下降。50發以後,炮彈就不旋轉並且開始翻跟頭(膛線被打禿了!)”。儘管格拉賓的說法有些誇張,但zis-1kv壽命過短是個不爭的事實,後來zis-4也受到過類似的困擾。
可以看到,1943年以前,zis-2的威力是足夠使用的,哪怕是經過改進的四號坦克碰上了zis-2也只有被吊打的份。但是很好很強大的zis-2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生產太麻煩而且造價太高。以至於產能十分有限,而且請注意zis-2誕生得有點“太晚”,從1940年開始,蘇聯已經開始準備戰爭了,而當時紅軍的普遍看法是4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潛力有限,必須發展更好的反坦克炮取代他們。
為了儘快的完成這一任務,格拉賓設計局創造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效能不是很理想的f22加農炮身管和z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