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利科夫的臉是蠟黃色的,人也削瘦得不像話。這與一年前他剛剛抵達延安時的微胖身材相比,簡直是瘦了一大圈。沒有辦法,華夏的生活條件還是太艱苦了,哪怕是他這樣的高階軍事顧問,也不可能獲得在蘇聯時的生活待遇。
當然,最關鍵的是,庫利科夫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他認為作為一個指揮官就必須做好帶頭示範作用,不搞特殊化,戰士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而華夏的條件確實太差了。而且水土和蘇聯完全不一樣,嚴重的水土不服導致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自然是再正常不過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但是和身體上的問題相比,真正讓庫利科夫吃不好睡不香的還是軍事問題。將游擊隊變成正規軍比他想象中要難多了。哪怕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也打過遊擊,自認為對此還是有經驗的。
但是華夏的游擊戰和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游擊戰完全是兩回事。華夏基本沒有重工業。實際上華北和西北地區也沒有輕工業,根據地連糧食自給自足都顯得困難。大部分的槍支彈藥都要靠繳獲或者蘇聯支援。一場戰鬥下來如果不能繳獲足夠的敵人物資,對八路軍和新四軍來說就是入不敷出,這樣的仗是不能打的。
在華夏的抗戰中,武器彈藥有時候比生命還要重要。幾乎所有的戰士入伍之後,被上的第一課就是如何節約彈藥。但是,庫利科夫雖然能夠理解這種節約,但是認為要想正規化,要想打大仗,就首先得放棄這種“小家子氣”心裡。
他不止一次地告訴朱總司令和彭大將軍:“蘇聯將不遺餘力的支援華夏人民的抗日事業,將盡一切可能提供物質支援。所以儘快將游擊隊正規化。儘快打大仗勢在必行。節約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為了節約而節約!要告訴戰士們必須敢於開槍、開炮,不要有顧慮。”
為了儘快幫助八路軍和新四軍完成正規化。庫利科夫幾乎是在各個根據地不斷地的走動,他不止一次地遭遇了鬼子和偽軍。差一點就丟掉了老命。
不過他認為這是值得的:“沒有什麼比幫助東方的階級兄弟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更加讓我感到有成就感了。”
在庫利科夫的不懈努力下,在1942年,相當一部分土八路改變了面貌,不光是武器裝備上鳥槍換炮,在戰術上也開始和世界先進水平靠攏。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但是隻要繼續努力下去,肯定會取得成功。
在德軍即將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的同時,庫利科夫也正在幫助太行山麓的八路軍走出山溝。拓展地盤。
你沒有看錯,就是拓展地盤。初步壯大起來的八路軍已經不滿足窩在山溝,準備向中小城市進發了。其中首先發動進攻的就是活動在晉東北的120師。
按照中央的計劃,該師將從大青山向集寧和卓資、呼和浩特發動進攻,一舉收復這三座城市。一旦成功這意味著將徹底地光復綏遠省,也意味著陝甘寧邊區的北部通道將完全開啟。
那時候,蘇聯經外蒙古輸往陝甘寧的物資將順著集包線鐵路源源不斷地輸往華北,意味著在這一帶活動的八路軍將不再受制於物資的限制只能進行遊擊戰。完全可以開展更大規模的抗日鬥爭。
當然,想要實現這一點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日寇的主力雖然已經南下了。但是華北地區依然是其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隨著蘇聯初步打通了同陝甘寧的聯絡,日寇時時刻刻想著怎麼重新切斷這一命脈。所以在集包線鐵路上,日寇集中了比較強大的正規軍以及相當數量的偽軍。總兵力不下五萬人。
對於如此強大的敵人,哪怕是賀帥也覺得棘手,尤其是當他獲知此次作戰蘇聯方面不會直接介入,僅僅有兩個外蒙古騎兵師提供支援之後,這種憂慮就更加重了。
雖然經過了大半年的重新武裝和訓練,相當一部分土八路有了質的改變,但是部隊的戰鬥力能不能承擔正面戰鬥,這沒有人能打包票。再考慮到敵人很強大,而且又是盤踞在鐵路線上。這種作戰難度就更大了。
因為一旦不能快速分割和殲滅敵人,敵人的增援部隊將透過鐵路快速抵達戰場<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那時究竟誰勝誰負就真不好說了。
在擬定作戰計劃的時候,賀帥呈交給中央的計劃中是如此描述的:“在戰役初期。破襲戰依然是重點。癱瘓鐵路交通,將敵人孤立在鐵路沿線的堡壘之中對戰役的成敗具有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