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真心是不想和稀泥的的,或者說導師大人更願意看見布林什維克內部團結一致共度難關,而不是像現在,敵人都打上門了,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還將絕大部分精力都用來互相傾軋。
確實伏羅希洛夫那個蠢貨是有夠愚蠢的,但是現在追究這個蠢貨的責任有什麼意義,能解決任何實際的麻煩?在如今,最重要的是解決麻煩,而不是扯淡!就算要追究伏羅希洛夫的責任,完全可以事後再操作嘛!
這個道理托洛茨基懂嗎?應該說是懂的,他當然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伏羅希洛夫的責任,而是趕緊的想辦法堵上那個口子。不過知道歸知道,但是政治家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有深意的。之所以托洛茨基明知道現在並不是最好的實際,但依然要拿伏羅希洛夫說事兒,原因只有一個——他這是在試探!
是的,就是試探。前面說了,托洛茨基雖然當上了軍 委主席,但是他並不能完全掌控軍 委,列寧派的幾個老大都釘在軍 委裡面,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掣肘。這樣的局面托洛茨基雖然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作為他這樣的野心家肯定不願意一輩子都被這麼限制,必然的他要打破列寧強加在他身上的枷鎖。
而這次朝伏羅希洛夫開炮,就是他在試探列寧的底線。如果列寧二話不說就按照他的意思處置了伏羅希洛夫了,那麼列寧恐怕就沒有他表面上顯現的那麼強勢,恐怕在軍事問題上是有求於他的。這樣的話,他就可以稍微放肆一點兒,加大一點兒活動的力度。
反之,如果列寧毫不猶豫的保下了伏羅希洛夫,那就是說他必須要老實一點,最好不要搞太多的小動作。
那麼從列寧之前的應對來看,托洛茨基試探的目的達到了嗎?應該說完全沒有。列寧既沒有說不追究伏羅希洛夫的責任。也沒有說要追究到底。列寧的處理手法更像後世和諧國的操作手段——擱置爭議。
列寧選擇了不談這個問題,等於是用一招斗轉星移將托洛茨基的試探彈開了。這樣的局面就讓托洛茨基很難受了,如果他繼續探底,咬著伏羅希洛夫不放,那麼就由過份的嫌疑。畢竟列寧之前擱置爭議的時候已經說了“克利緬特要負全責”,這就是交代。
如果他托洛茨基再不依不饒你,到時候列寧“勃然大怒”完全有理由狠狠地抽他的臉。其他的大佬也不好說什麼——誰讓你托洛茨基不知進退太過分的,活該!
但是讓他按照列寧的意思擱置爭議。不談這個問題,托洛茨基又覺得有點虧得慌。好容易才找到了你們列寧派的錯誤,就被你列寧一句輕飄飄的話揭過去了,那我托洛茨基也太好說話了吧?
反正列寧的這一手是將托洛茨基架在了半空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頗有一點進退兩難的窘迫。如果換成是斯 大林之類的暴脾氣吃了這一招,恐怕有爆發的可能,弄不好就直接掀桌子了。但是托洛茨基不是斯 大林這種土棍,他不會那麼衝動。思前想後,托洛茨基決定偃旗息鼓。這一次就先算了。
托洛茨基不出聲了,斯 大林自然也不會自找沒趣,如果不是導師大人及時出手,他剛才差點被托洛茨基爆翔了,現在有了下臺階的機會。他當然不會繼續上杆子找虐。於是乎會議室裡劍拔弩張的局勢一下子就緩解了。
列寧春風化雨的高超技巧讓某仙人歎為觀止,當時如果換做他處理這起糾紛,結果可能就是血淋淋的了。而導師大人卻只動了動嘴就化解了一場危機,太值得他學習了。
實際上列寧此時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伏羅希洛夫捅的這個簍子實在是太大也太敏感了,就在遷都的當口上,你丫的把首都的大門拱手讓給了叛軍,說不客氣點兒這都夠槍斃的罪過了。如果托洛茨基真的不依不饒的一定要討這個說法,他還真的得讓步,還是大讓步,因為這個事兒太噁心、影響太惡劣了。
但是這種程度的讓步是列寧暫時無法接受的,這一步要是讓了,列寧派在軍 委中的優勢幾乎都損耗掉了大半,今後還怎麼拿捏托洛茨基?
無奈之下,列寧只好演了一場空城計,故意模稜兩可的處理伏羅希洛夫的問題,就是要讓托洛茨基搞不清楚他的底線在哪裡,讓他做出錯誤的判斷。
不得不說,列寧賭對了,托洛茨基每每在關鍵時刻就是臨門那一腳差一點兒,老是捅不破那層窗戶紙。而這一次也不例外,明明是一次上好的翻盤的好機會,愣被他給試探沒了。
不過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哪怕之後托洛茨基能醒悟過來,也是晚了。更何況托洛茨基並沒有反應過來,不得不說在佈列斯特合約問題上的慘敗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