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作戰模式也是有相當大問題的,按照克勞塞維茨的理論,軍隊的核心就是火力,誰的火力強誰就有優勢。而為了機動靈活,紅軍的火力不是一般的單薄。後來兵敗華沙,除了圖哈切夫斯基和伏羅希洛夫之間有齷蹉,配合不當之外,沒有足夠的炮兵支援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說了一大推,其實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火箭炮很好,很對紅軍的胃口,也對某仙人的胃口,為了避免紅軍再次缺少炮火支援,開發一種生產簡單、重量輕便、火力猛烈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作為喀秋莎之父,季霍米羅夫無疑是很好的人選,此公乃是這個年頭世界火箭炮界的權威泰斗。實際上此公1919年還親自致函蘇聯人 民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弗拉基米爾.邦契-布魯耶維奇,要求發展火箭武器。
當時,季霍米羅夫的請求獲得了托洛茨基的高度重視,而且隨著兵敗華沙的教訓,紅軍軍方也開始反思。哪怕在經濟拮据的1921年,也給季霍米羅夫配齊了一個裝置齊全的實驗室,以及一座有17臺車床的加工車間。
李曉峰覺得。裝置齊全的實驗室和那個小小的加工車間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他願意,立刻就可以給季霍米羅夫在北方工業公司準備好這一切。
而且李曉峰很自然的認為,季霍米羅夫教授為他服務。可以避免很多問題,比如少走彎路。比如少受政治的影響。這些因素在歷史上可是極大的阻礙了喀秋莎的誕生。
比如說少走彎路,以圖哈切夫斯基的為首的技術型紅軍高層雖然相當的重視火箭炮,但是在這些天才的技術軍官腦子裡,火箭炮卻並不是一種陸軍武器!
是不是很驚訝?是不是覺得很毀三觀?嘿嘿,這絕對不是開玩笑,在圖哈切夫斯基的腦子裡,火箭炮的絕配是飛機。他主張發展“空基炮兵”。
不可否認,這種想法在那個年頭可是很時髦的,在圖帥看來,飛機這種擁有高度機動性的武器和火箭炮“結婚”。意味著一種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強大火力的戰場殺手誕生了。
問題是,這種搞法蘇聯空軍是絕對不會買賬的,因為按照圖哈切夫斯基的規劃,空軍將完成變成陸軍的附庸。圖哈切夫斯基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陸軍是老大哥,具有主導地位。至於空軍,那就是飛行的炮兵,除此之外,也就只需要為陸軍兄弟趕趕“蚊子”而已。
所以,在圖哈切夫斯基的規劃中。喀秋莎原本是一種空基火箭炮,其生產和設計都是圍繞飛機這個平臺展開的。應該說這確實是走了彎路的,而且也讓蘇聯陸軍和空軍的關係一度非常的惡劣。
實際上,圖哈切夫斯基天才歸天才,但他並不是完美的,在干擾蘇聯紅軍的軍備建設中,這位天才的統帥可沒少好心辦壞事,什麼飛行炮兵、什麼多炮塔坦克,都是這位的傑作。
當然,僅僅是這種技術開拓期的彎路也就罷了,圖哈切夫斯基至於喀秋莎最大的問題還是政治方面的。作為伏羅希洛夫的死敵,這兩位的關係可以說水火不容。
之所以喀秋莎定型困難,伏羅希洛夫在其中絕對是沒起什麼好作用的。作為圖哈切夫斯基的死敵,伏羅希洛夫是天然的反感圖哈切夫斯基所支援的一切事物。
從坦克到炮兵,可以說只要是圖哈切夫斯基支援的,伏羅希洛夫就要唱反調,在他看來,圖哈切夫斯基只不過是一個誇誇其談的公子哥兒,哪裡是他這種根紅苗正從革命戰爭中錘鍊出的無產階 級統帥可以比的。
說白了,圖哈切夫斯基和伏羅希洛夫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有兩條:第一,就是托洛茨基任用舊軍官的副作用,以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特里安達菲洛夫為首的舊軍官集團,同以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為首的草根集團之間不可調的衝突。
因為在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看來,伏羅希洛夫這幫貨,粗野、愚笨、缺乏最基本的軍事素養,這群草根指揮官根本就沒有什麼長遠的眼光,根本就不關心軍事領域的發生的變革,無法理解除自己從戰場上獲得的經驗之外的任何東西。
這個原因是最根本的,是真正的技術軍官和大老粗之間的天然鴻溝。
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圖哈切夫斯基和葉戈羅夫所倡導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威脅到了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之流在軍隊中賴以生存的基礎——騎兵!
不管是布瓊尼也好,伏羅希洛夫也好,在軍隊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他們起家的騎兵,而在圖哈切夫斯基和葉戈羅夫的機械化戰爭理論下,傳統的騎兵是沒有任何生存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