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當列寧講出這番話之後,他就全明白了。從根本上說,列寧也是不支援他的那套理論的,在對於國外革命的立場上,列寧所持有的態度不能用謹慎來形容,而應該說保守。
而對於這種保守,托洛茨基是不滿意的,他覺得列寧看不到長遠。不明白就算俄國的革命勝利了也只是單打獨鬥,如果不能發展出一批小夥伴,俄國的革命最後的結果依然是悲觀的。
托洛茨基很想馬上跟列寧辯論一番。馬上就這個問題好好的討論討論,最好是能下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列寧卻不想談這個問題。對於導師大人來說,這些都太遠了,而且如果連俄國的革命都搞不定,現在就算談這些也只是空中樓閣,也只是空對空。
當然,並不是說列寧就看不了這麼長遠,從根本上說。他也不反對輸出革命的。只不過他更願意一步一步的踏實往前走,而不是像托洛茨基一樣還沒學會走,就想著大踏步的去跑了。
其實,從根本上說。列寧和托洛茨基之間的分歧,不在於做還是不做,而是在於什麼時候做。在時機的把握上,托洛茨基激進,而列寧保守。這就是兩位導師的根本區別。
列寧是不贊成操之過急的,所以在托洛茨基有想法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的時候,他選擇了擱置:“安德烈同志有一點說得很對,對於我們來說,保證俄國革命的勝利在現階段才是最根本的。至於芬蘭的問題。作為一個新興的獨立主權國家,我們應該尊重芬蘭人民的選擇,他們才是芬蘭革命的主體。我也相信芬蘭人 民有能力捍衛革命的勝利,畢竟芬蘭的反 革命勢力遠遠不如我國強大,他們沒道理比我們做得更差!”
托洛茨基卻不服氣,他還是想談輸出革命的偉大意義,哪怕是暫時不能輸出革命,多少定個路線方針也是好的,可是他還沒張嘴,列寧就把他堵會去了:“而且我們也必須重視德國的警告,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我們不能再次跟德國發生衝突,否則,這將是災難性的!”
之前李曉峰也說過類似的話,不過他說和導師大人說,意義完全不一樣。至少他說的時候,托洛茨基可以當他放屁,但是列寧說的時候,老託必須重視。
哪怕是托洛茨基覺得德國根本就是虛張聲勢,據他的瞭解德國人近期將要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他們會重新兩線開戰。
不過,這也只是托洛茨基自己的想法,他無法代表德國政府,誰知道德國人會不會腦子抽風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真出現了這種糟糕的局面,那就麻煩大了。
那麼列寧只是用這個由頭嚇唬托洛茨基,堵他的嘴嗎?應該說不是,托洛茨基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列寧自己也判斷德國人不會重新跟他們開戰,但是這不等於德國人就沒辦法找茬。
在波羅的海三國、在芬蘭、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德國人的勢力都隱隱存在,想要給蘇維埃政權找麻煩,德國人完全不需要親自出面,扶植代理人,或者直接支援白軍就可以了。
列寧最擔心的也就是這一點,沒有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支援,不客氣地說,俄國的那些反 革命勢力和所謂的白軍都是笑話。只要給托洛茨基和伏龍芝一定的時間,在1918年內解決白軍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如果能夠在1918年結束內戰,或者說能夠在同盟國集團崩潰之前結束內戰,對於鞏固蘇維埃政權是十分有利的。
而一旦德國人插手內戰,暗中支援蘇維埃政權的反對者,那麼麻煩就相當大了,很有可能這場內戰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而一旦拖到帝國主 義流氓們分出了勝負,那麼下一步,蘇維埃政權所面臨的局勢將更加危急。
基於這種擔憂,列寧一點兒都不想刺激德國人,哪怕德國人的照會很不客氣、很有侮辱性,而且一旦他們干涉芬蘭革命成功,可能意味著這些豺狼虎豹將直指俄國最核心的區域。跟這些潛在的危機相比,列寧更願意先安內,解決內部問題之後,再考慮外部矛盾。
當然,這不意味著導師大人就完全不擔心,他不過是覺得芬蘭的內戰恐怕不會很快的分出勝負,就算德國人直接出兵干涉,想要擺平庫西寧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這一段時間足夠給他緩衝的了。
更何況,導師大人也一點兒都不看好德國人的前景,就算他們能在芬蘭取得勝利,但是輸掉了這場世界大戰,一樣的是白搭。說不定德國人一崩盤,芬蘭的革命又會重新迎來轉機呢!
基於這些理由,列寧是堅定了一點,那就是暫時接受德國人的警告,不管插手芬蘭內戰。趕緊的解決國內的反 革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