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科爾尼洛夫和鄧尼金之間翻臉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不過這一切對遠在彼得格勒的布林什維克政 治局以及李曉峰來說,並不知情。不光是不知道科爾尼洛夫和鄧尼金之間關係趨於破裂,更不知道,社會革命地方正在暗中聯絡舊軍官勢力,準備發動政變。
不得不說,離開了某仙人穿越而來的情報,布林什維克的情報機構在當前還是十分簡陋和無力的,也許能夠監控部分關鍵的大城市,比如說彼得格勒、莫斯科。但在遠離俄羅斯核心區域的位置,比如烏克蘭、烏拉爾山和遠東方向,幾乎是一片空白。
實際上的情況遠遠要比布林什維克所瞭解的要嚴重得多,不光是俄國內部的舊勢力蠢蠢欲動,遠東方向的日本人也已經開始集結兵力,隨時準備發兵俄國。
在這一片暗流湧動之下,彼得格勒甚至還處於一種樂觀的情況下,政 治局和中 央委員會關心和討論得更多的,是關於遷都的問題。
進入三月份以後,政 治局就有一種打算,將首都重新遷往莫斯科。主要的原因是,彼得格勒這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有點那啥,隨著芬蘭的獨立,波羅的海三國也緊隨其後,紛紛自立門戶。這使得原本擁有波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作為縱深的彼得格勒,突然的就有點暴露在國境線上的意思。
從彼得格勒向北,走不了三十公里就到了芬蘭,向西,也就是兩百多公里的路程就去了愛沙尼亞,說句不好聽的,如今的彼得格勒有那麼點天子守國門的意思。
這樣的環境自然是無法讓布林什維克政 治局安心的,哪怕是達成了佈列斯特合約,但誰敢保證德國人就不會反覆無常?如今,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到處都能看到德國人搞事的影子。一個弄不好,敵人的大軍就可能兵臨城下。
怎麼看彼得格勒都不能讓人放心,似乎還是處於內陸的莫斯科更安全,更讓人放心,至少戰略縱深更大。敵人打過來需要時間。而且後方也方便跑路。更何況,莫斯科本來就是俄羅斯的首都,遷回去也不存在什麼政治上的問題。
也許有同志要說。布林什維克也太沒有志氣了,還沒開打就先怯場了,灰溜溜的就逃離了原本的革命聖地,這似乎面子上不好看啊!
不過反過來想一想,面子這玩意能當飯吃嗎?是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二月份當德國人發動狂風暴雨一般攻勢的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彼得格勒確實是岌岌可危了。連導師大人都不得不號召彼得格勒的工人趕緊的拿起武器準備保衛首都。
這種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覺可是不妙,反正如果讓導師大人自己選擇,那還是找一個更安全的地方來指導全國的革命鬥爭比較好。至少不用擔心一不留神敵人就打到彼得格勒城下,然後又得慌忙的消耗政治資源去保衛首都。
這可不是無稽之談。在俄國內戰爆發沒多久,波羅的海三國的白軍勢力在外國干涉勢力的扶植下,集結起了一支軍隊,向彼得格勒方向迅速突進,一度讓布林什維克非常狼狽。試想一下,如果布林什維克的中央機關繼續留在彼得格勒。恐怕就有樂子看了。
並且,遷都莫斯科不光是安全,也是具有相當的政治意義的,莫斯科處於內陸,周邊是俄羅斯經濟和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控制住了這一片,就等於控制住了俄羅斯的咽喉。
從後來俄國內戰的程序也能看到,這一片地區實在太重要了,哪怕白軍一段時間內氣焰喧天,但是他們所佔領的地區工業並不發達,不能源源不斷的給他們的軍隊輸血。而紅軍哪怕是經過了大量的消耗,而後方的工業基地能源源不斷的武裝起新的軍隊。
兩相比較之下,一邊是越打越弱,另一邊則是越戰越強,誰勝誰負自然是一目瞭然了。
應該說遷都莫斯科對布林什維克來說是對的,當然,這也意味著俄羅斯三百年來的對外擴張走到了盡頭,意味著俄國開始從擴張走向收縮。這一歷史程序雖然在今後的一百年裡有所反覆,甚至一度蘇聯帝國的氣焰不可一世,但後來證明了是歷史的大勢所趨,無可阻擋。
不過現在說這些比較遙遠,隨著遷都莫斯科被政 治局提到議事日程,相當多的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中央機關的搬遷、人員的調動,在這個官冊制度即將形成的時候,混亂是不可避免的。
人心思動啊!隨著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職能對調,對黨內的各種政 治勢力來說,意味著必須重新佈局以及開始新一輪的政治交易。在此之前,必然要盤點一下前一階段各大勢力的得失。
不需要算得太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