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63 喊打喊殺(上)

戰爭對於有些軍人來說,可能意味著不幸。但對於另外一些軍人來說,那是他們展現自我的最好舞臺。比如說在這場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的那幾個名字——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朱可夫。當然,在這其中也有巴頓。

“巴頓是那種天生的軍人!”

這是巴頓的朋友給他的評價,只不過在1944年3月份,這位“天生”的軍人日子並不好過。因為“掌摑事件”,這位十足的好戰份子此時處於“失業狀態”,只能充當迷惑德軍的吉祥物。

這樣的日子自然不是一心想要上戰場的巴頓所期待的,他不得不一次次給老朋友(艾森豪威爾)和老上級(馬歇爾)寫信,強烈的要求去打仗。

不過他的要求一時半會兒是無法實現的,因為上頭對這個桀驁不馴而且十分愛惹事的刺頭很不放心。當然,這也不是說上頭已經完全將巴頓放棄了,只是暫時覺得有沒有這貨都無所謂。

在霸王行動的準備階段,英美雙方都是信心十足,至少他們嘴上是這麼說的。至於實際上是不是真那麼有信心,那就真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羅斯福還是丘吉爾都認為霸王行動勢在必行,而且越快越好。原因也非常簡單:德國人在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交界處又遭受了一場慘敗,7個裝甲師中的四個被殲滅,三十餘萬軸心國士兵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虜,蘇聯紅軍大踏步的解放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而更可怕的是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又開始新一輪狂飆突進,其兵鋒已經直指華沙!

也就是說俄國人離德國本土是越來越近了,如果不想將整個西歐都送給俄國人。那麼英美就必須加快步伐,所以哪怕對組織一場空前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抱有疑慮,但兩國元首都一致認為。再也不能等了!

作為西歐戰場盟軍的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無疑壓力很大,時間緊任務急而且對面的德軍還不是吃素的。而盟軍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還需要他去協調。這份活計真心是不好乾。

不過按照他的老朋友巴頓的說法:“艾克不像一個軍人,而更像一個政客。”

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艾森豪威爾的軍事能力實話實說只能算中規中矩,他更強大的能力是組織和協調各種關係,也就是政客更擅長的能力。早在三十年代,艾森豪威爾就表現出這種能力,並引起了馬歇爾的注意並記入了他的小本本(這個本本里還包括巴頓、布萊德利等名將)。

在霸王行動的組織階段,艾森豪威爾將這種能力發揮到了極致。讓霸王行動得以順利進行。當然,這一章不是說艾森豪威爾的故事,這一章屬於巴頓,為了贏得重新回到戰場的資格,巴頓不得不厚著臉皮給這位老朋友寫信,懇求這位老朋友再給一個機會。

說起這兩位的友誼,那真心是源遠流長,1919年他們就認識,三十年代雙方的關係是如漆似膠。美國參戰後,在北非和西西里巴頓都給艾森豪威爾留下了好印象。不過這一切都因為掌摑事件完全改變了,艾森豪威爾認為巴頓越來越像一個搗亂份子了。

所以對於老朋友的請求他完全丟在了一邊,在他看來現在有沒有巴頓都一樣。反正盟軍不缺乏優秀的將領,蒙哥馬利和布萊德利之流完全可以取代巴頓的作用。

這一回艾森豪威爾可是看走眼了,霸王行動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登陸階段,有沒有巴頓確實都一樣,在強大的海空優勢支援下,登陸成功確實不算難。難的是第二階段,向著卡昂一線縱深推進的時候,盟軍就遇到了大麻煩,一度被壓制在海岸區域動彈不得。等巴頓接手第三集團軍之後,才開始了一線狂飆突進。這麼說吧。每一次艾森豪威爾遇到麻煩的時候,解圍的那個人總是巴頓——霸王行動是如此。後來的阿登反擊戰(突出部之役)也是如此。

艾森豪威爾忽視了巴頓了作用,但是李曉峰卻不會忽視巴頓的能力,哪怕他對這個所謂的血膽老將真心不太感冒,但他也不能忽視這位在裝甲兵運用上的能力。

這麼說吧,有巴頓的英美盟軍和沒有巴頓的英美盟軍在裝甲兵運用上完全是兩回事。巴頓更擅長冒險更崇尚進攻,而蒙哥馬利和布萊德利說實話在裝甲兵運用上都趨於保守,缺乏那種狂飆突進的想象力。

一個狂飆突進的巴頓可不是李曉峰喜歡看見的巴頓,事關戰後西歐政治底盤的劃分,他是絕對不允許巴頓來攪和他的好事的。

“查清楚了?英美準備在五月份發動霸王行動?”

雅科夫回答道:“訊息比較確定,